2015-12-19 18:26:31 来源: 一财网
临近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在即。
日前,上海汇易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分析师李强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表示,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会议会围绕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讨论,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新形势下如何保障农民收入、如何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如何通过农业保险支持农业以及农垦方面的改革等问题。
今年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与之相对应的是连续十二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依照惯例,在每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会讨论次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李强表示,明年很大可能还是会继续关注“三农”,会进一步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农业生产方式要是提升为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话,上下游必须是顺畅的。不能上游搞市场、下游搞计划,也不能下游搞市场、上游搞计划。否则整个流通体系是无法建立起来的。”文件主题也将由过去侧重关注粮食产量,转变为今后保证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农村环境三者并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曾表示,坚持价格形成的机制改革,市场化不动摇,否则产业链条没有办法完成。欧洲、美国、日本等都经历了由政府对农业补贴、支持干预的非市场机制向市场机制转变的过程,中国从去年开始试点的棉花、大豆目标价格,就是要改革价格机制,让价格回归市场。
两个“前所未有”倒逼改革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市场决定论”后,今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在农产品领域,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11月3日官方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提到“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于是,继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大豆、棉花退出临时收储政策以来,今年跟大豆同为油料作物的油菜籽实际上也退出了国家临储政策,在粮食重要性序列中,与作为油料作物的油菜籽同样重要的主要用作饲料用粮的玉米,在今年9月也出现临储价格的松动。
这是因为多年来执行临时收储政策,出现两个“前所未有”。今年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秋粮收购和秋季安全储粮工作并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称,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沿用过去提高最低收购价、临储收储政策的方式来提高农民收入,一是新常态背景下财税收入增速下滑,执行政策所需要的巨额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二是临储库存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政策执行的现实可操作性越来越难,代价也将越来越高,必将难以为继。
程国强认为,目前农产品价格正逼近天花板,国内外价差在继续扩大,因此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继续推动国内价格上涨的话,出口就会直接面临严峻挑战。而且现在农业补贴的地板不断抬高接近极限。对重点农产品采取的价格支持,再加上一些补贴措施,农业补贴的总量正在逼近当初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所承诺的水平不超过8.5%的农业产值。
这意味着,托市收购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任性了。在下一步的政策选择中,必须正视种种规则的约束,这也是玉米临储政策松动的重要原因。只是伴随玉米临储价格的下调,今年10月份玉米市场价格相较去年大幅下跌。本报记者在10月份到粮食主产区豫南数个县市调研发现,9月份华北玉米快要成熟收割的时间段,临储政策的调整让农民措手不及,根据往年市场价格信号而种地的大户受损尤为严重。
认识到临储政策的弊端,违背了政府保障农民收入的初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表示,现在不论是最低价,还是临储价,一定程度上,都是把价格和补贴合在一起。未来走势是“价补”分开,价格的形成机制是贴近市场,补贴注意保护农民的合理利益。
李强说,在农产品价格上,中央将更强调“要有国际竞争力”。这意味着,要让市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农民收入今后将会向美国学习通过农业保险的方式来保障。“中国和美国同样都给农民补贴,但是方式不同。中国仍然在市场之外直接给予农民补贴,美国农民是从保险公司那里得到收入补贴,政府只是为农场主补贴必要的农业保险的保费。”
试点耕地轮作休耕
由于过去多年来,中国为提高粮食产量,以牺牲了资源环境为代价。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面对当前国内粮食库存增加较多仓储补贴负担较重,以及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低,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明显的现实,休耕被提上日程。
面对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现实,李强说,未来应该在休耕上加大力度。
“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提到,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说明稿中表示,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中央要求根据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用于休耕,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助。不过,开展这项试点,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搞非农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曾表示,轮作休耕制度要与提高农民收入挂钩,这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补贴制度。科学制定休耕补贴政策,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促进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从“黄箱”转为“绿箱”,从而更好地符合WTO规定。轮作休耕必须考虑中国国情,大面积盲目休耕不可取,而是要选择生态条件较差、地力严重受损的地块和区域先行,统筹规划,有步骤推进,把轮作休耕与农业长远发展布局相结合。
除此以外,鉴于12月1日,《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下发,着力深化农垦市场化改革,推进政企分开、社企分开,确立国有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中央农村会议对此也会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