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察

资产规模五年来首现负增长 信托业该备好“棉袄”御寒了

2015-11-19 10:49:53       作者:张菲菲

 深秋已至,寒冬即将来临,信托公司是该准备好“棉袄”过冬了。

  11月18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2015年三季度信托数据显示,截止到三季度末,信托业资产规模为15.62万亿元,较二季度减少了2500亿元,环比下降1.58%。这是自2010年以来信托资产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信托业难以独善其身,再加上市场竞争加剧和资本市场波动对信托经营造成冲击。不过当前货币政策和市场资金环境为信托业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信托业要在事务管理类和投资类信托加大比重,在权益投资、房地产业务、跨境资产配置、家族财富管理等领域及早转型。

  经济下行信托难以独善其身

  对于信托业资产规模的下滑,用益信托工作室首席分析师李暘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一方面,宏观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实体企业经营不景气对信托业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信托业本身受到市场和监管政策因素影响,经过清理杠杆资金削减了2015年业务增量,今年一二季度发行的信托产品可能在三季度被提前清理离场。

  “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如是点评信托资产规模季度性下滑。他表示,当前宏观经济下行,银行业经营业绩持续断崖式下跌,信托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分析称,一方面在于信托公司传统业务模式正遭遇其他金融子行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金融同业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抢占了信托公司的业务份额;另一方面缘于新增业务规模增速下降,信托业务规模短期内缺乏新的增长点。

  在邢成看来,三季度信托业的资产规模是可喜的。一方面,规模有所下滑说明行业告别了早期的盲目规模扩张,以量取胜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以往通道类、平台类业务为主“赔本赚吆喝”式买卖在下降,这说明监管部门鼓励信托公司走内涵式道路已经走进现实,信托公司在产品模式和业务模式上已有所转变;另一方面,信托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产品占比在逐渐上升,尽管整体规模所有回落,信托报酬和收益在上升。

  从数据来看,在受托管理成效方面,三季度清算信托项目1609个,平均年化综合报酬率延续了今年一季度以来的增长趋势,三季度为0.62%,较二季度末增长了0.12个百分点;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7.30%,较二季度末回落3个百分点左右。

  在信托资产规模放慢资产脚步的同时,信托业的盈利指标在三季度也大幅回落。第三季度实现利润总额156.85亿元,尽管较去年同期水平增长8.37%,但增幅较上季度大幅回落24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信托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548.71亿元。截至三季度末,信托全行业实现经营收入822.14亿元,第三季度实现经营收入278.08亿元,比2014年第三季度同比大幅增长32.54%,比二季度环比下降11.47%。就同比增速而言,2015年二季度经营收入同比增长42.68%,三季度增幅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对于信托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下滑的原因,李暘分析,信托公司的业务收入结构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和自营业务。由于整体资产规模下降,信托依靠规模扩张来收取管理费的来源减少,主营业务收入减少。信托公司自营业务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是投资于证券市场,6月以来,股市剧烈震荡,证券市场波动对证券投资类业务产生较大的影响。

  邢成则进一步分析,目前信托业市场主体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在降息周期下,资金市场收益率走低,融资方很容易获取低成本资金,信托资金的资金配置领域主要为高收益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项目,原来类贷款业务为支撑的功能逐渐弱化。与此同时,信托业此前享受的制度红利和跨市场红利被大大削弱,其他持牌、非持牌理财机构快速崛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在各项经营指标下滑的同时,信托业的风险项目却在上升。截止到今年三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有506个,比上季度末增加56个,规模达到10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51%,较上季度末环比增长4.74%。三季度,信托业资产不良率为0.69%,较上季度提升0.04%。

  对此,李暘表示,宏观经济环境确实对信托资金的安全产生很大影响,但不会对信托公司造成太大的冲击,短期内行业不会承受太大的风险,因为信托项目风险暴露主要是外部环境所致,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证券投资类受挫

  除了上述原因,信托三季度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指标在回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股市剧烈波动带来的投资收益下降。数据显示,信托全行业第三季度实现投资收益91.98亿元,与第二季度的124.25亿元相比,环比下降25.97%。对此,分析认为,这可能与2015年6月份开始的股市震荡,投资收益率下降有关。

  尽管证券投资信托在三季度大幅受挫,该领域仍然是资金信托配置继房地产、基础设施之后的第三大领域。三季度末,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为2.67万亿元,相比二季度末的3.02万亿元,环比减少11.59%。其中,股票类占比6.27%,较二季度末大幅回落约3.3个百分点,债券类占比10.24%,较二季度末略有增长。

  近年来,为了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信托公司均分羹证券投资业务。对此,邢成表示,绝大多数的信托公司在证券投资业务和资本市场投资领域不具备任何优势。梳理过往国家对信托业清理整顿,都是与信托染指资本市场不无关联。

  邢成进一步表示,信托盲目追求资本市场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短期行为,其中蕴含的潜在风险是巨大的,机构投资股票市场需要专业能力、人才队伍能力以及对市场认知是极高的,这方面信托公司与券商、基金公司的水平不可同日而语。过于机会主义铺展股票市场从中获利存在偶然性,股市的大起大落势必孕育着潜在风险,信托公司切不可为了获利盲目入市追涨杀跌。

  信托如何抵御寒冬?

  未来信托公司的发展已经进入国家经济结构深度的调整阶段,告别了前几年的行业高速发展,其实信托业拐点已经在2014年到来,未来面临更彻底的转型,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估计日子会比较艰难。信托公司要准备好厚厚的‘棉袄’准备过冬。”李暘说。

  其实对于信托业的转型方向,业内已经有广泛的讨论,各家信托公司近年来在财富管理、国际化业务、土地信托、消费信托等业务领域创新迭出,小试牛刀。

  转型正当时。在邢成看来,“双降”为信托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当前社会融资成本普遍下降,一些优质项目正在选择更低成本的融资渠道,长期以来,信托公司为“低风险、高收益”的盛名所累,往期资金环境跟银行竞争很困难,信托公司现在恰好是机会,利率的市场化对信托产品收益率形成“熨平”效应,可有效改变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困境。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也表示,长期来看,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及投资类信托业务的比重将会得到显著提升。信托行业的发展动力源将逐步从融资方转为投资方,投资类信托占比将继续延续增长态势。

  对于被看好的信托业务领域,邢成分析,主要有权益投资、房地产业务、跨境资产配置、家族财富管理等四个方面。

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