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6 14:36:35
书本上、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只有顶着太阳、蹚着泥水,下田、实干,才能出真知
割橡胶与做手术,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日前举办的2015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讲的割橡胶与做手术的故事,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吴孟超说,自己出生在福建闽清一个小山村里,5岁的时候到马来西亚跟着父亲割橡胶。这段经历既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又练就了结实灵活的双手,为他以后学医、做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肝胆外科60多年来,吴院士做了1.4万多例肝癌手术。他说,我是一名医生,只要我身体条件允许,手术要做,门诊要看,与病人的联系不能割断。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正是凭借六十多年如一日的临床实践, 吴孟超才不断刷新着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纪录,在众多”吴孟超”的努力下,我国的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16%,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的48.6%;正是依托“与病人割不断的联系”,吴孟超才能在临床医学研究上不断创新,完成了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使我国的肝脏外科手术水平与理论研究从一张白纸跃升到世界前沿。
这不禁让人想起另外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和袁隆平。前者是我国著名的育种专家,每到小麦育种的关键时期,他就戴着一顶草帽,一大早到田里查看麦苗的长势,蹲下、起来,换个地方再蹲下、起来……一上午三四个小时,他就这样不停地重复着下蹲、站起的运动,让年轻的同事感动不已。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直到今天依然在稻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从事超级稻的研究。他说,培育新品种是应用科学,书本上、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只有顶着太阳、蹚着泥水,下田、实干,才能出真知。
其实,不仅是应用研究,就是实验型的基础研究,也离不开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实践精神和苦干精神。今年8月,清华大学施一公团队先后在《自然》和《科学》上连发三篇学术论文,分别揭示了人体γ-分泌酶和剪接体蛋白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被同行称为“诺奖级的成果”。许多人认为施一公“运气好”,殊不知他在繁忙的行政、教学之外,经常在实验室加班加点,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写论文。正如他自己总结的那样:“科学研究不能凭运气,更没有捷径。我们所创造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整个团队用努力换来的。”
这些科学大家们的实践说明,实践出真知、一线出成果。要想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真正的突破,就必须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扎根基层、亲临一线,手脑并用、持之以恒。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26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