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8 17:39:5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王京雪
▲摄影师拍枇杷蜜。左一为果农赵金华。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只有4名工作人员的浙江省德清县文联,一度被同在县政府大楼办公的其他部门同事认为“很闲”,“没什么地位,大家都忽略你”。为此,他们努力找存在感,还真的找到了……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京雪
“文联是干啥的?”
曾有地方文联工作人员以此为题写博客,说这问题看上去浅显得可笑,自己却笑不出来,“我没哭,就已经很忍耐了。”
她提到自己调入地方文联时,身边朋友们听说过妇联和残联,却不知文联为何物;又说起一位县级市领导冷淡地询问找他汇报工作的文联领导:文联是干啥的?这些遭遇让她难过又担忧,说“我愿意所有人都知道文联,知道文联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意义,并且喜爱或参与文联的工作”。
但她认为,“文联是干啥的,文联人不应该只用嘴来回答,而应该用行动。”
她的感受,全国各地的文联工作者们多多少少都有体会。
“我们这个部门,老百姓一般不怎么了解。”在浙江省德清县文联工作的沈敏燕说。不了解带来误解,就连同在县政府大楼办公的其他部门同事,也有人跑来问过她文联是不是很闲,平时就是唱唱歌跳跳舞,出去跟艺术家们采采风。
“没什么地位,大家都忽略你。”担任过德清县文联主席的姚文忠说得很坦白,“所以我们在很努力地找存在感。”
他们真找到了。这个只有4名工作人员的县级文联,自2015年起有了越来越大的存在感,因为他们认认真真做了一件说大不大、却够新鲜实在的事——开展“服务电商,百名摄影家争当‘店小二’”农村电商美图活动,组织县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家主动上门,去给农民电商免费拍摄产品图。
文联服务电商农户
搁在一年前,种枇杷的赵金华、做番薯干的章建娣、卖菜籽油的蔡春琴和在德清县田间地头收蜂蜜、种蘑菇、养土鸡、采茶叶、养青虾的农户们不会想到,他们会跟县里的“文联”打什么交道,就好像县里的摄影家和作家们,也料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走近这些农户。
一年前,赵金华们听都没听过“文联”这个机构,也不觉得它跟自己有任何关系,现在,他们都知道有这么个部门,认识那里的人,见了面会高兴地交谈,也会告诉别人“文联好,他们帮我们做宣传”。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你怎么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呢?”姚文忠自问自答,“拿着毛笔、背着吉他去深入生活其实蛮难的,老百姓就在前面,但你轻易走不过去。”他说这就像隔着块玻璃,看得见,深入不了,甚至会遇到反弹,老百姓觉得你不是我们圈子的,把你弹回来,“所以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接地气、贴地飞行,文联搞活动不能自娱自乐,最怕剃头挑子一头热,自己轰轰烈烈感觉良好,老百姓一点不叫好。”
有什么活动能真正服务于老百姓,让他们得到实惠,而不是像一阵风,一吹就过?2015年3月,德清县文联的人凑在一起为新一年开展什么活动搞头脑风暴,“想,不断想不断想,文联的工作要有存在感,一定要做几件像样的事情,要对全县的中心工作有贡献。开始我们也真想不出什么,务虚会开了三次。”姚文忠说。
2015年初,德清县政府携手阿里巴巴集团打造农村淘宝店,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这给了县文联启发。县里近年一直力推农产品上网,发展农村电商,希望帮农民拓展农产品销路、增加收入,但不少农民不懂网络,在“触网”中遇到各种问题,比如网店的图片对点击量和销量至关重要,一些农民不会拍照吃了不少亏。
能不能让摄影家们帮农民拍产品照呢?德清县摄影家协会是县文联下最大的协会,有150多名会员,“让他们扛着相机走到全县151个行政村里帮农民拍产品照,那农民要跟他们交流吧?春来秋去,一下子就扎根农民、深入生活了吧?文艺工作者接了地气,创作上有了生活的营养,拉近了跟人民群众的感情,农民得到实惠,能把东西卖出去,增加收入,哪边看都是好事,这不是很有意义吗?”姚文忠说。
越想越对头,“服务电商,百名摄影家争当‘店小二’”农村电商美图活动就这么搞了起来。思路一放开,思维一创新,他们又想到可以发动县作协的会员们进行采写,挖掘地方特产的品牌故事,协同摄协会员打组合拳,未来还可以让县美协的会员们也参与进来,为产品设计提提意见。
“老实说,文联的工作,如果领导不重视、不想有作为,下面按部就班,按老样子做事也不是不行,但如果大家真心想做点事情、做出成绩,那天地也很广阔。”一位县文联工作人员说。
去哪里找电商农户?负责跟进这一活动的沈敏燕想到了淘宝德清馆。这是德清县人民政府和淘宝网联合打造的网上地方特色馆,专卖德清农产品,2013年底上线后,入驻商家已有130多家,销售的特色农产品品类有120余种。
德清馆团队清一色是20来岁的年轻人,商务主管是个刚毕业不久的90后姑娘,平日常自己开着车上山下乡,跑遍德清农村寻找合适的供货农户,后来,她多次陪县文联和摄协的人去拍照,帮忙联络农户。“我们也去拍过照片,但真拍不出那种效果,我们拍的是标准商品图,拍不出原生态的意境,比如土鸡蛋这种产品,他们摄影师去不会只拍鸡蛋,还会拍土鸡和养土鸡的环境,这对顾客是有吸引力的。”
“他们跟农户接触多,比我们更熟悉情况,容易取得信任。我们请德清馆牵线搭桥,问农户需不需要我们给他们免费拍摄产品宣传图。”沈敏燕说。
收获新鲜体验与成就感
沈敏燕的日程很快被拍摄活动填满:3月带摄协的老师们拍枇杷花、春笋,4月拍茶叶、蘑菇,5月拍枇杷果、青虾,6月拍榨菜籽油,8月拍葡萄,10月拍养鸡场、番薯干……
第一次拍摄是去拍枇杷花,她帮摄影师采枇杷叶,靴子的小高跟结结实实陷进泥里拔不出来,惹得同行人哈哈笑。夏天拍榨菜籽油的过程,油坊里温度将近40度,地上放着散热用的鼓风机,她蹲着给摄影师们拍工作照,裙子差点卷进鼓风机,后来再出去拍照,就常穿牛仔裤球鞋。去养鸡场,拍完照鞋底沾满鸡屎,身上臭烘烘的,“上车前我们仔细擦干净鞋底,结果车里还有很重的臭味,我看来看去,发现是自己风衣衣角上沾着鸡屎。”她边说边笑,“都是经历嘛。”
县摄协的摄影师马升六刚参加活动时连电商是什么都不太清楚,“我68岁啦,从来不上网购物。刚听说为电商服务,心想那是拍什么呢?”第一次下乡拍摄,他跟另一个摄影师互相壮胆,去了先问人家有什么需求,为百姓服务嘛,做完一回,发现也还蛮有意思,第二次就自己一个人去拍养蜂人。
“我当时想,哎,养蜂这题材好呀,一大片油菜花田前面蜂箱那么一摆,应该能拍出不错的片子。”结果跟他想象的场景完全不同,蜂箱周遭没有一棵油菜花。“养蜂人说油菜花都在三四公里以外,蜜蜂放出去,会自己飞去采蜜,又长知识了。”他穿着养蜂衣,看蜂农打开蜂箱,讲哪只蜜蜂是蜂王,讲自己过去追逐花期四处迁徙,现在60多岁了,逐渐安居下来。
“我们去拍照对他们有多大帮助我不敢夸口,但是老百姓欢迎,认为需要,我就很开心,觉得有价值。”马升六说。
“你知道吗?香菇是长在棒子上,一朵一朵长出来很好看的。”德清县作协的何思华已经采访过卖枇杷、香菇的几家农户,说起这些经历眼神发亮,“我下去真是对什么都好奇,第一次是采访种枇杷的果农,枇杷采摘我去过,但坐下来跟果农聊天从来没有过,很有意思。”
采访时,何思华认识了给果农培训,教他们种植、管理的农民经纪人蔡思杰,“我没接触过农民经纪人,真没想到他们这么有思想,蔡思杰重视生态农业让我印象很深,他教农民保护耕地,让果农把肥料换成有机肥。”
去香菇棚采访看过的风景也让她记忆犹新,“大棚立在莫干山脚下,正好下完雨天刚放晴,空气特别好,远处是山,近一些是金黄色的稻田,面前是白色的大棚。这样的环境下种出的香菇能不好吗?”何思华写香菇种植的文章发表在县政府办的微信公号“德清发布”上,浏览量很快破了两千,这种原来只销往杭州的香菇,也开始在德清本地销售。
“有成就感,帮助农民也是我们自己学习的机会。我觉得每家农户只去一次、呆上两三个小时很不够,应该持续关注,去年我错过了枇杷开花的季节,今年一定要再去枇杷园看看。”
文联的活动好,我们需要
52岁的果农赵金华见到沈敏燕他们就笑,“我不会讲,讲不出来……”有些腼腆地说完,摸摸头,又开始笑。
赵金华和村里另外4个农民承包了400亩地种枇杷,已经种了六七年。2014年是枇杷园进入旺产期的第一年,出产枇杷3万多斤,结果行情不好,一块钱一斤都没人要,采摘的人工费都不够,最后一万多斤枇杷烂在果园里。“着急,眼泪都要掉下来。”他现在说来还很难过,“有20亩地套了袋子,果子最好看,我看了都喜欢,舍不得吃留着卖,后来都烂在袋子里,心疼啊。第二年也没信心,可是就像自己的小孩子,不争气也还是要管它。”
2015年,眼看又是一个丰收年,枇杷园的几个股东心里七上八下,一直给他们做免费咨询的蔡思杰提议开发枇杷花蜜和枇杷花茶,在微信朋友圈里帮他们宣传被德清馆看到,马上来看产品,又把他们介绍给做电商美图活动的县文联。
当摄影师们背着长枪短炮第一次走进枇杷园时,围观的村民们在一旁边看热闹边念叨:“这是电视台啊,电视台来了!”
拍完花蜜、花茶,蔡思杰主动联系沈敏燕,希望县文联继续关注枇杷园,他们准备尝试办采摘活动。于是,摄影师们又来拍了一次枇杷果,作协的何思华跟着来采访,图片、文章和采摘活动信息随后发布在“德清发布”微信公众号和当地报纸上。
赵金华真没想到,县文联一个活动能帮他招来那么多采摘客,有时一天就有上百人,“找人专门接电话都接不过来”。
很多游客从杭州和上海赶来,有人吃着他的枇杷好,回家又打电话让他快递10箱过去。2015年,赵金华的枇杷园产了10万多斤枇杷,是前一年的3倍,可销售上一点没发愁,他的果园采摘盛况,甚至带动了村里另一家枇杷园的生意。
“文联的活动好,我们需要。”赵金华眯着眼咧嘴笑,一旁的蔡思杰补充,“今年希望继续帮我们宣传一下,他们几个股东都不懂电脑,我让他们自己也在网络平台上下下功夫。”他感叹县文联的活动让枇杷园起死回生,“这就是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赵师傅这样的,如果德清县能做出五个十个甚至更多,效益不可估量。”
县文联的活动帮赵金华卖出了枇杷,让章建娣认了个姐姐。
“你看,这都是文联他们来拍的照片,我自己拍得不好,他们的效果很好。”50岁的章建娣微信玩得很溜,她在2014年就意识到这个平台可以开拓销路,开始在微信上卖自家做的笋干、番薯干,拿到县文联拍摄的照片,自己做了两个音乐相册分享在微信朋友圈里。
“他们说要来拍我们做番薯干,我以为就是一个人拿手机随便拍拍,结果来了好几个人,拍了一上午,拍完饭都没吃,急急忙忙就走了,让我很不好意思。”
那次拍摄一周后,摄影师徐丽莲打电话给她,说想补拍一些片子,又来拍了一上午,过了一阵子,又登门拍了一整天,把番薯干从挖番薯到烘干的过程完整记录下来。
徐丽莲每回拍完照就把照片发给章建娣,告诉她哪几张片子拍得好,哪几张不好,她们互相加了微信,经常联系,“我们很投缘的,你看,这是我们的聊天记录,我叫她姐姐,她说还要来看妹妹。”
把“存在感”巩固下去
德清县委宣传部部长、一直支持县文联电商美图活动的张林华有个“存在感理论”:生活要有意义,存在要有价值。好比一辆汽车,方向盘、制动器最重要,雨刮器、后视镜这些小东西重要性弱得多,但也不可或缺,这种不可或缺就是“存在感”。追求存在感,需要有创造感,而在创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就会产生获得感。
人需要有存在感,部门也一样。2015年的电商美图活动,让德清县文联有了存在感,他们准备把活动继续做下去,2016年的拍摄已着手进行。
有了一年的经验,沈敏燕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活动做得更好。首先,流程可以优化,“未来,我们可以让摄协会员与不同村子建立结对关系,方便他们与农户自己安排拍摄时间,也方便他们长期跟踪关注一些农户,就像徐丽莲和章建娣那样。另外,可以跟各乡镇宣传干事与分管农办的负责人联系,让他们发动农户报名,这样,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更多农户需求,拍摄就不止于德清馆熟悉的农户,还可以反过来给德清馆推荐好的供货农户信息。”
她认为,文联作为文艺工作者之家,在活动中要给予艺术家归属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县文联没有车,现在出去,经常是摄影家自己开车下去,每次去拍照,拍到吃饭时间也是不吃饭不休息就赶回来,短期这样,大家都很支持,但要长期做活动,最好还是有个专项经费,贴补老师们的油费、餐费。一段时间后,可以围绕活动办个摄影展,为大家提供沟通平台。这样,这个活动一定能做得更顺更好。”
德清县文联的活动和寻找存在感的努力,或许对其他地方文联也能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