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0 08:56:10
近日,交通部对截至10月26日半个月时间里的意见汇总发布,称大多数意见认为,专车是非法运营应当严厉打击、取缔。专车改革草案征求意见了大半个月,争议也同样持续了大半个月,这一次“大多数人反对专车论”一出,舆论又炸了。
舆 论之所以会炸,原因很简单,上述结论和公众认知差距太大了。打开任何一个门户网站、论坛或是社交媒体,关于专车的评论,支持者有之、顾虑者有之、观望者有 之、反对者亦有之,但大部分意见是支持专车存在只是认为某些环节或状况需要改进,即使是反对者,除了出租车公司等利益相关集团或无脑喷之外,也鲜有对专车 一概否定的,斩钉截铁支持取缔的人少之又少。如果说BA T是专车龙头的金主,去搜狐、网易、新浪、知乎甚至天涯、猫扑看看,结果也是一样。在这样的背景 下,公众认知里反对并认为应该取缔专车的“少数派”,居然变成了“大多数”,如此大的反差,不免让人感到困惑。
那么,这一“大多数 人反对专车”的结论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报告的表述是“有580条意见都是涉及业态管理问题。大多数意见认为,目前私家车利用互联网从事所谓的‘专车’服务 就是非法运营,应当严厉打击。目前‘专车’平台非法经营、不承担责任和风险、扰乱市场,应当立即关闭平台,取缔‘专车’。”这是一个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的行业改革在征求意见,对其意见的统计必须有一个严谨的过程。鉴于征求意见是没有选项的,在这种每个人写一段文字的意见里,如果要做严谨的科学统计,必 须既表达了认为专车是非法运营又表达了应当严厉打击两个意思的,才能算入支持,而无论支持、反对、无倾向都需有明确的定义方式,还需剔除无效项,且统计必 然有一个量化结果。给出了这样一个与统计学规范有悖的“大多数”作为结论,实在诚意欠奉。
与此同时,在11月7日举行的专车相关专家研讨会,报道称“达成共识”,却被多位与会专家公开声明否认,说现场支持、反对意见各半,火花四溅,报 道是将反对者和支持者的支持甚至表扬意见拼凑而成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还发了长文反驳,说自己四大段长达20多分钟的批评建议性发言 被“抹杀”,其他专家的反对意见不是片面“摘录”就是被歪曲引用,并且可以查全程录像对质。
不专业的意见统计和不专业的专家研讨会 报道同时出现,巧合得诡异。更诡异的是,这次报道中大幅摘录的支持意见来自暨南大学行政法学专业教授刘文静。关注专车的人会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在12位 教授专家联名提出建议希望暂缓制定专车新规的第二天,中国交通新闻网发文回击,大部分支持意见都来自于这位教授。
然而,无论是出租车改革或是专车改革,本来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吗?将服务对象假定在对立面,试图以诚意欠奉的理据来说服公众,很难说是征求意见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