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地方金融今后最大看点是“财团经济”

2015-11-08 23:10:30       作者:安邦

 地方经济要发展,就需要金融业的支持,但过去的金融下乡,是一种间接的链条。计划经济时代是依靠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与合作社,提供对农产品(000061,股吧)生产为主的金融支持;后来是乡镇企业和金融改革的时代,金融业的重点开始回归城市,迫使地方经济要寻求金融支持必须依赖招商引资;再后来是平台时代,地方政府纷纷成立自己的平台公司来融资,城市面貌有了变化,但债务也开始增长;最后是国企时代,原因是国有企业掌握了大量的资本,患有资本饥渴症的地方政府只好寻求与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的合作,通过出让土地资源来获得资本。

  “五中全会”前后,地方政府的金融环境有着如下的特点:首先是债务负担沉重,截止2013年6月份的地方债,偿还、担保和救助三类总共16万亿左右,为此财政部接连采取措施置换地方政府的债务,但这只是延展,用时间交换空间。其次,经济增长率下降,意味着经济空间萎缩,这种萎缩甚至影响到银行业,利润降幅剧烈,甚至为零。“五中全会”已经摆明未来5年的增长率不低于6.5%,增长目标以完成小康社会为限。第三,社会正处于转型过程中,从投资社会专向消费社会,54万亿的储蓄意味着不转型也不行了,必须为储蓄寻找投资品,必须各类完善市场体系的建设。第四,互联网创新高潮的同时金融政策普遍滞后,创新的风险比以往大得多,开场容易收场难。第五,以往高速城市化时期的滥摊子,需要精细化管理来收场,来维护,否则城市运营会出现障碍和问题。第六,制造业全面转移和转型,该迁移的都迁移走了,适合地方发展的产业和企业越来越少,但大多数地方又够不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环境条件,发展空前困难。

  要说地方发展和金融困难,还有很多。四处寻找出路的时候,就容易犯错误,容易忽视地方经济原本就戴着镣铐起舞。

  比如,为了发展地方金融,有的地方集中于互联网创新。搞所谓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体系。什么纯抵押P2P模式,什么P2P,P2B,O2O,各种江湖名词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地方政府参与这种互联网金融创新基本可以说是不务正业,政府的职责是管理社会,建设市场,现在以创新的名义,直接上线参与交易。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风险集聚,一旦出事,一旦政策有变,就是大事。互联网金融说是为了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服务,提供及时便捷、公开透明的抵押融资,是一个安全稳健、轻松高效的投资理财渠道。实际呢?风险管控漏洞百出,有严密管理传统的四大银行还不断出事呢,互联网金融不出事,那是神话传奇。

  即便是市场建设,地方政府稍有不慎也会踏入雷区。昆明就是一例,根据凤凰财经的报道,“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昨晚被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位心急如焚的投资者包围。泛亚交易所资金链断裂,涉及全国20个省份,22万投资者,总金额达400亿元。”像这类事情,既是风险管控的问题,也是政策管理的问题。而从政策原理的角度来看,问题导向的政策管理从来都是滞后的,不可能超前。这也就意味着,不但市场与市场打架会出事,新的政策如果与市场打架,那也会出事。

  纵观现在地方政府的金融发展,有三点是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一是储蓄。“五中全会”的经济布局,最重要的就是转型,一切都是围绕发展转型来的。转型什么呢?转型为消费社会,这样的社会发展,有一定但不高的经济增长率,注重财富和财富的效率,注重社会的综合发展水平。第二是农产品价格。城市化导致的成本提升,势必反映到农产品价格,未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不可避免。城市会通过资本来反哺农村,实际现在补贴性的粮食收购价就已经反哺5年了,只是关系还没有理顺,农村还没有明显受益。三是环境增值。由于建设密度的差异,农村通常环境要比城市好。未来就是利用,体现出价值的问题,是价值转换的问题。比如三亚的阳光和空气为什么不值每平米10万的价格?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地方金融今后最大的作为和看点,就是以往安邦咨询(ANBOUND)建议的“财团经济”。

  财团经济,对政府来说是搞企业,但也是市场建设,而且是最为重要的市场建设。财团经济,对政府来说就是转型,让老百姓(603883,股吧)利用好自己的储蓄,从发展中谋取正当利益,等于提供了一个投资品。财团经济,对政府来说,就是搞产业,过去是政府直接搞,指定要做这个,做那个,现在是利用市场的力量,在竞争的条件下由企业家来搞。财团经济,要求政府来引导,来规范,但不直接插手运作,还可获得一定的财政收益。财团经济,是对现有法规和制度体系的一种充分利用,远比互联网创新那种“无法无天”要强得多。财团经济,聚小为大,积沙成塔,这是壮大“中国制造”,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点。

  财团经济就是地方金融的重点,也是市场建设的重点,这是链接实体经济与金融环境的关键,这是链接“二产”与“三产”的关键,因而也是经济发展政策在现阶段发挥市场力量的关键。离开了“财团经济”这个系统解决方案,而只在某些节点上动脑筋,不可能在广阔的领域让中国经济转型成功。(作者系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授权和讯网智库发布)

和讯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