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少年强拆受重伤,网友为何叫好

2015-11-01 20:21:23       作者:刘雪松

  本报资深评论员 刘雪松

  如同一场决战。1个月前,15岁的湖北孝感汉川市中等职业技校学生小青,与他的50名同学一起,以“帮政府做事,每人给50至100元”为条件,被拉到了一个强拆现场。这一去,小青以头骨粉碎性骨折而败下阵来。直到现在,指挥这场“战斗”的拆迁公司和政府官员并未对躺在病床上的小青负责。

  几乎所有的网友觉得小青被打是“活该”,原因是他不该甘愿充当这场拆迁的“炮灰”。

  根据报道,当天接到征战的50名左右孩子,像旧时的童子军,上阵之前给穿了统一服装,配了盾牌,盾牌上有“警察”标志,与另外70名社会人员组成“敢死队”,冲在拆迁队伍的最前面,后面是当地公安、城管执法人员,而指挥这场“战斗”的市政府、公安局及街道领导,与肉搏一线相隔的距离则更远一些。

  这次强拆,像一场大片,将强势与对抗、利益与冲突、诱惑与陷阱、无知与鲁莽,浓缩在强拆的整个过程中。警察与混混、官员与民众、学生与盾牌、汽油与砖块,各色人等用生命在汇聚、在博弈。唯独缺席的,是法治。

  这起事件的目光,最终聚焦到了这个15岁少年身上,不是因为别人的故事不“精彩”,而是这个孩子伤得最重,差点丢了小命。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50至100元钱,对于少年小青们来说不是小数目。但小青这次“为政府做事”,落了个“重伤二级”的下场。然而他与他的小伙伴们可能未必知情的是,这次所谓的“为政府做事”,政府部门至今“无任何合法手续”。

  小青如果在这场肉搏上丧了命,这个充满为政府效力精神的小小少年,应该不仅靠不上“重如泰山”,甚至连“轻若鸿毛”都算不上。15岁的少年不懂事,但一定懂得“政府行为”想必是靠谱的,一身“戎装”是庄严的。于是以为自己代表的就是政府,代表的就是法治力量。结果是,冲在最前面的小青,受伤之后连医药费都没人支付而曾被停药。

  一帮15岁左右的孩子被强拆征战而充当政府职能部门打头“尖兵”,显然不会是这所学校一个巴掌就能拍得响的事情。他们身上的装备从何而来?经费由谁而出?市领导牵头的指挥官们知不知情?学校领导有没有提出异议?所有这些,报道中都未表述。但是,从这支由未成年学生和社会成员组成的“临时突击武装”来看,哪怕这场强拆再怎么“正义”,这种方式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合法性。

  一个藐视法律的强拆行为,被当地政府部门运用得如此娴熟与自然,竟然还打着依法的旗帜,这不得不说是法治社会的不幸。而充当“炮灰”的这些少年,却成了权力枉法过程中,用以抵挡砖块与人肉汽油燃烧物的牺牲品。他们以为自己是壮士,而在冲突的另一方眼里,他们不明真相的盲动、没有法理的冲动,根本就是“敌人”。

  网友认为小青们“活该”,不是对这些少年的无知真的有多么痛恨,更不是对这些稚嫩的生命无动于衷,而是对这种权力的运用方式深恶与不齿。在权力的强势面前,很多有头有脸的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懵懂少年。

  网友叫好,巴掌打在小青身上,其实打在权力的脸上。

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xu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