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张楠之:骗捐撕裂社会诚信

2015-10-25 17:35:10       作者: 张楠之

  这两天,安徽利辛26岁女子因“见义勇为”而被恶犬咬成重伤的事,持续在网络发酵。在收到80余万爱心善款后,该女子的男友终于承认自己撒了谎:自己的女友不是救人受伤,而是在自己的养狗场被自己养的狗咬伤的。(10月21日《现代快报》)

  在这一事件中,虽然伤者的病痛值得同情,但是很显然,伤者及其亲属的表现存在严重的道德瑕疵,所有当事人目前所遭受的精神压力都是咎由自取。编造一个故事,骗取善良者的同情,进而骗取钱财,不管这些钱财如何使用,其行为本身都是不足取的。而在这一欺骗的背后,竟然是通常被认为最具公信力的媒体的身影,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遗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别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其实是在拿自己的公信力为一个谎言背书,而其所产生的后果将由整个社会来承担。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法官判案过程中,法官以单一证据或者仅以口供便判决当事人有罪,冤案发生的机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这样的判决也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可是,为什么到了媒体自己身上,也如此的偏听偏信呢?为什么就不能找相关人员,如目击者、办案警察、出车的120急救人员等核实一下呢?

  有些事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最先报道这一事件的媒体,无论是纸媒还是电视媒体,其消息来源很明显是单一的,即只有对当事人的采访,而对于当事人所叙述的一切,均无其他证据加以佐证。这在新闻学上原本就是大忌,但这样的采访结果却不仅得以发出,而且获得广泛传播,个别媒体的专业性缺失可见一斑。这不是严肃的媒体所应做的。

  不幸的是,这种不专业并非孤例,在某种意义上普遍存在的不专业正在撕裂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为了防备窃贼,我们人人都用上了防盗门,安上了防盗窗,造就了一个与防盗相关的庞大产业;为了防备被碰瓷,越来越多的人们给自己的车辆装上了行车记录仪,车载记录设备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为了预防电信诈骗,我们对陌生来电产生了条件反射式的戒备心,使用各种软件进行标记、拦截;为了防范来自他人的欺骗,我们对陌生人的热情充满警惕,越热情越警惕……

  可是,总有那么多让人防不胜防的事情发生,总有一些人在利用我们仅存的善良,消费我们仅有的信任。

  为了让自己更安全,或者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心里感到更安全,我们把自己锁在笼子一样的家里,出门时恨不能脑门上也装个摄像头,遇到困难也不肯接受过于热情的援手,陌生的电话能快点挂就快点挂……我们对外界的一切,对熟悉的人之外的一切人,甚至对很多熟悉的人,都充满了警惕的恐惧。如今,弱者的哭泣和个别媒体的大声疾呼有时也变得如此可疑,这让原本就不安的人们更加的不安了。

  如果负有维护治安之责的人更专业、更尽职一些;如果应对碰瓷这一对公众心理造成如此大的刺激的现象的法律法规更专业一些,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更尽职一些;如果电信服务提供商更专业、更尽职一些;如果……如果这些“如果”都能成为现实,很多事情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会更强一些。

红网
责任编辑:xu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