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1 11:15:03 作者:单仁平
南都深度报道记者刘伟因“涉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名被刑拘已一个多星期,舆论对此事给予很高关注。新华网18日报道说,此案已由公安部直接办理,这增加了人们对此案将得到依法公正审理的信心。
记者被抓,尤其是被认为开展批评报道较多的记者被抓,会引起某种不安。刘伟涉案是因对王林案进行调查,他所采访的事也颇受公众关心,人们会天然产生有某些不希望公众知情的力量存在的警惕。这会增加案件受舆论递进式质疑的风险。
这几年总的来说记者名声变得复杂,但记者出问题被当局抓捕的时候,公众的感受有时更复杂。记者们经常犯错误,一些人为获取信息所采取的手段违背了这一职业的专业性,为舆论所不满。与此同时,公众又觉得他们是维系社会多元的一支力量,对他们未必很守规矩、有时明显挺冒失的“敬业”有那么几分同情和赞许。
记者涉嫌犯罪警方予以抓捕时,常会面临向舆论证明抓捕正当性的困难。一些记者把职业理想放到法律规定之上,尤其是,一旦某些媒体人出于集体危机感或者出于圈内感情不配合警方的解释时,事情就会更多几分周折。
警方最新公布的信息多了一些细节,包括同一起案件还卷入了一名民警,他们有行贿受贿情节,并试图为王林脱罪等等。这样的披露比只说涉案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同公众的沟通效果要好得多。
不管怎么说,此案的消息最初发布时引起了不少媒体人的不安是事实,刘伟供职单位强调他采访王林案是“职务行为”,呼吁在调查过程中保护他的合法权益,这是任何机构在自己员工吃官司且案情尚不清楚时的正当表态。公众也会发表意见,形成某种舆论压力,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公众对法治信心不足的正常反应。当局应当接受这样的现实,并在压力之下依法办好每一起新的案件,帮着逐渐恢复公众的信心。
客观上讲,如今被打上“自由派”标签的那个圈子在有人涉案时,他们在舆论中的反弹往往比较激烈。从社会治理角度说,这不会受欢迎。但从道德层面讲,这不会被看成是一个缺点。
这次公安部较快接手引发争议的案件,非常值得欢迎。而一个省级公安厅形成不了处理舆论争议案件的权威,这告诉了我们当下公信力危机蔓延的程度。这一局面一定要下大力气在全国范围内予以解决,不能只要舆论一旦介入某个案子,就只有公安部才有能力回应质疑。这实际意味着体制某些功能和部位的严重萎缩,甚至坏死。
从陈永洲到刘伟,已有多名记者因采访行为身陷囹圄,公众的态度参与很活跃,这些过程也形成了对社会认识的洗礼。这或许是我们国家无法跳过的成熟过程,它同时给了我们启示:给民众在敏感案件上留一些表达空间,或许会让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来得更加扎实。▲(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