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草泥马"等网络粗话非治理不可?

2015-10-19 12:35:12       作者:朱紫薇

  近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表示,部分互联网新词如“草泥马”、“屌丝”、“逼格”等,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被媒体使用。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从网络论坛,到博客、微博,最后发展到微信,媒介的变化也带来了语言的变化。网络语言开始呈现低俗化、粗鄙化的特点,那么,网络粗话非治理不可吗?

  报道中说,“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诚然,很多人一上网就容易感染网络戾气,一开口就是粗鄙的话语,情绪火气很大,好争好辩好抬杠起哄,开口就是“草泥马”、“傻叉”,网络成了倾倒垃圾语言的秀场。

  这种暴戾之气之所以能产生,既由于人们掌握了一定的“利器”,在一定范围内有能力去宣泄戾气;但更核心的,还是由于人们对未来的焦虑。

  现实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眼花缭乱的营销方式的出现,增加了人们的欲望,提高了人们对未来和生活的预期。但一旦骨感的现实承载不下丰满的理想,人们便开始焦躁不安,常有无名之火。这股“无名火气”在胸口隐藏、压抑,很容易借公共事件与公众讨论喷薄而出,甚至形成网络骂战。

  戈夫曼说,人生就像一场舞台剧,场上一个样子,场下才是真正的自己。互联网时代,由于其匿名性的特点,我们撕下伪装还原出真实的自己,释放了压力。若一味的抵制,或者说依靠“他律”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其实,这些低俗化的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使用,并不能真正的说明一个人的品味和格调,毕竟很多人只会在网络之中使用,只是用来宣泄,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挂在嘴边。同时,当这些词语成为网络流行语时,原先字面上的不雅意味已经被淡化和修改了。

  因此,网络爆粗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武器功能,没有了真实场景的打击效力,骂人就沦落成为弱小者精神胜利的法宝了。对被骂者而言,充其量只是一件骚扰的工具。大部分人都会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抱着看客的心态去“观战”。有时候也只是去站队,骂人的目并不明确。

  更何况网络语言本身就具有自净能力,语言不管是日常用语还是网络流行语,其实都是社会状况的晴雨表,而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粗鄙化是全世界语言面临的共同问题。

  但一定要认识到,语言粗俗等文明问题,是社会自治范畴。行政机关之手,不能伸太长。对网络低俗语言管制,恰恰是一种压抑,而这种压抑一旦没有了宣泄之口,可能比“说出来”更糟糕。

新浪网
责任编辑:xu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