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老去”的乡村需要啥

2016-10-16 09:58:5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朱 隽

  留守、空巢老人的大幅增加,让“老去”的乡村迫切需要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方式

  又过重阳节,又到敬老月。日前,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尤其是农村老人生活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农村老年人的住所和各类公共设施与养老需求相去甚远,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尤为严重,空巢老年人占比已经超过城市,达到51.7%。

  回想这些年去过的乡村、见过的老人,记忆深处泛起的有两种画面。一种是子孙绕膝乐享天伦的开心笑颜,以及身心康健颐养天年的悠然神态。这本该是年华老去后的平常生活,但在如今的乡村,另一种画面似乎更常见:年事已高依然在庄稼田里忙碌的瘦弱身影,枯坐电视面前渴盼子女回家看看的殷殷目光,要看顾孙辈起居学业却力不从心的无助叹息。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伴随着近年来农村生育率逐渐走低,以及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等,乡村的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留守、空巢老人的大幅增加,让“老去”的乡村迫切需要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方式。

  但与此同时,乡村家庭养老功能严重弱化,让“养儿防老”无法再为农村老人提供稳定的养老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依然不尽完善、缺乏保障生活的可靠收入来源等因素,也让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难以通过完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因此,老而无休、老而无安、老而无欢等状况在不少农村真实地存在着。一些地方甚至屡屡传出农村老人因为生活无着而居无定所,甚至自杀的噩耗。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就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护佑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迫切需要在农村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格局。这其中既需要政府创新机制、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也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配合。政府资金、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才能缓解农村老人的空巢之痛。

  从政策层面看,农村养老问题已经为各方关注,有关政策明确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资金应重点向农村倾斜,并要求城市的公办养老院与农村的养老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再次提出,要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当前迫切需要做的,是抓紧让这些政策落实,只有好政策都落到了实处,农村老人老有所依才能真正实现。

  眼下,民间资本和专业的社会力量也正向农村聚集,各地涌现出一些富于本土智慧的养老模式。面向未来,我们应通过加大投融资、土地供应、财政补贴等支持力度,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唯有如此,到2020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60%以上农村社区的目标才可以如期实现。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离不开可靠的生活保障,同样也离不开精神慰藉和子女陪伴。日渐“老去”的乡村同样也需要鲜活的力量,让其保持生机。因此,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别让乡村的发展比城市落后太多,别让小城镇的发展比大城市落后太多,这样乡村的年轻人才会愿意返回家乡,农村的老人才不至于只能无助地守望。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