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4 09:43:52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金秋十月,各地山会庙会风起云涌。
在山会庙会上,颇具地方特色的小吃是不可或缺的主题。随着传统山会庙会的恢复,来自各地的地方名吃和小食品,极大地丰富了饮食市场。因此,赶会品小吃,成为人们参与此类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山东省会济南,正在举办的“千佛山第34届的九月九重阳山会”更是满山吃货出没,比肩叠踵的人群在商家一声声吆喝声中兴高采烈地品尝着各种风味小吃,享受极致的味蕾体验。
可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山会庙会上的食品就吃着放心安全吗?
此次济南千佛山山会,泉城小吃可谓悉数尽至,商家摊位缘山路两侧排开,蜿蜒数里很是气派。山会举办方公开的信息显示,此次千佛山重阳山会共有400名经营业户参与山会摊位报名,“成交摊位200余个”,而在如此之众的摊位中,林林总总的各类小吃醒目地占据着半壁江山。
但是,有细心的游客注意到,千佛山重阳山会各个小吃摊位几乎清一色地没有摆放滩商经营许可证明,不仅食品从业人员没有亮出自己的健康证,一些餐饮摊位工作人员甚至连工作服都没穿,能够“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只有一些摊位挂出的“金奖”、“地方名吃”等牌匾,仿佛这些牌匾就是“安全食品”的护身符。
对于这样的做法,有游客提出质疑:山会庙会活动中的食品经营摊位常常是举办方公开招商竞标而来,参展商的经营者资质、健康情况、食品尤其是肉食类食品的检验情况从未见公之于众,如何能确保食品的安全呢?
众所周知,山会庙会的食品经营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买卖双方对“卖卖卖”、“吃吃吃”似乎也一直是约定俗成。尽管鲜有山会庙会食品不安全事件见诸报端,但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以及人们对“舌尖上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人群密集之山会庙会的食品安全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早在2006年,北京市就公布了《北京市庙会食品安全管理规定(试行)》,规定食品经营者悬挂营业执照、临时卫生许可证、庙会举办(承办)单位统一制发的摊位证;食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并依规定佩戴参展胸牌;购进食品和原料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等相关制度等。山东烟台市也在数日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通知》,将农村集市和庙会等农民群众临时性集中消费场所纳入监管范围。
但目前只有少数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规定,山会庙会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没能够引起更多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多数山会庙会的食品经营常被列入食品“三小”(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对这类食品安全威胁最大的“三小”环节,只有内蒙古、陕西等7个省区出台了相关地方法规,还有24个省区尚未按照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出台食品“三小”地方性法规。
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说,对于山会庙会上的食品,由于不少商贩来自各地,食品来源不明,再加上加工过程无人监管,给山会庙会的食品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让这一领域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他表示,山会庙会上的食品绝不能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真空地带。
在笔者看来,在当今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形势下,作为人满为患的山会庙会,其食品安全监管更需要尽快从制度和细节上加以应对:
一是对山会庙会这种特殊场所,各地政府应当尽快出台山会庙会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尤其要注意办法细则的可操作性,让山会庙会的“食品安全”有法有规可依;二是作为山会庙会的举办单位,应当在政府食安部门的严格监管下,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依法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提高食品经营者“进会”门槛,杜绝无食品生产经营资质的经营者进入;三是举办单位要统一制发摊位证和参展胸牌,并由食安监管部门对重点食品实行快检抽检,同时明确建立食品安全监督举报站点、公布举报电话;四是把所有能对社会公开的信息全部对游客公开,让游客成为山会庙会食品的最好的监督员。
山会庙会年年办,不仅千佛山,仅济南每年类似的活动就有大明湖春节庙会、“三月三千佛山山会”等。随着元旦春节的越来越近,山会庙会这一游客喜爱的活动还将不断亮相。对此,我们只有扎牢山会庙会“食品安全”的篱笆,防患于未然,才能让山会庙会成为赶会“食客”安全享受的开心天堂。(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