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1 14:18:04
央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薄发布了一篇报道:《2015夏季回乡记——剧烈变迁中的中国农村所面临的现状》,作者以回乡札记的形式,通过自己在湖南乡村实地调研,对当下乡村人口、生态、民风、乡村治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考察,对农村的空心化、留守儿童、环境污染等问题表现出了强烈的忧虑。报道真实自然,全面丰富,态度严谨。发布之后受到各方的普遍关注。
我国目前乡村发展正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核心问题是乡村务农人口的减少,以及由此带来的空心化、留守儿童、农业后继无人等问题。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观察员魏永刚认为“适者生存”,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农民的减少和一些农村的消亡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魏永刚:我个人认为,看待农村问题有两个重要视角不能忘记。第一是农村的整体形势。不能让个人的见闻挡住了自己思考的视角。我曾经住在湖北东部的一个农村调研过,全村户籍人口600多人,常驻村里的不到60人,而且都是老人。在村里住了几天,所见所闻也是一种“破败”的景象。但对村庄的历史有了了解之后,我有了新的思考。
我国的农村量大面广,农村的自然布局并不是人为选择的结果,而是战争和灾难留下来的。所以,很多农村十分偏僻,而且自然条件恶劣,都是祖先逃荒落脚而生存下来的。我们说农村的发展,并不是每一个农村都得到平均程度的发展。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个农村布局的问题。有些十分偏远而且人口较少、居住条件差的村庄,可能就会消亡。这些村庄里的人们会通过居住地的改变,过上新的生活。在我住的这个村子里,我看到的是带引号的“破败”,但从一个更大那个新范围思考,这个农村的消亡却是农村发展的结果。因此,看农村形势,一定要有整体的视野,有宏观坐标。这些年农民的收入渠道增多、居住条件改善、收入数量增加都是有很多硬邦邦的数据可以支撑,我们没有理由悲观。
看待农村的第二个视角是农民的视角,就是说要尊重农民的个体意愿,要看农民自己的感觉。农村空心化、老人留守等问题,给农民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改变了农村的原有状态。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农民离开农村的过程是一个一个家族完成了城镇化的过程。家里人能到城里工作,带给每个农家都是希望和欢乐,走出农村,实现城镇化,本身也是农民的愿望。正是这一个一个农家的变化,带来了我们国家生动的发展,汇聚成发展的生动图景。实现这个愿望的过程中,农村出现一些不同于过去的空心化等问题,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看待农村发展,我们不能用固守知识分子浪漫的田园梦想,而要学会从农民的角度看问题,从农村自身发展规律中找出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农村发展确实遇到了不同以往的困难,也正在努力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