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2 07:57:36
党代会五年一次,已属稀罕,人大会、政协会每年一次,算是频繁。凡是大会的工作报告,事先都得征求意见,一是发扬民主、虚心纳谏;二是有意见事先提,免得到会上去提影响和谐。因此,每到年底,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财政等等工作报告,纷至沓来。对这样的征求意见座谈会,我参加无数,大开眼界。说点趣闻与大家分享。
“夹带私货做拉面”
先讲第一点感受,大家齐心合力做“兰州拉面”。来自各战线各部门的代表,总喜欢把自己的工作往报告里硬塞。例如,工会的代表说,我觉得工作报告里面要进一步强调工会工作。妇联的代表说,去年我们有几大亮点工作,应该在报告中予以体现;人防办的代表说,现在人防工作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建议报告写上;科技界的代表说,我们的科研创新扶持经费严重落后于兄弟地市,建议将解决这一问题列入工作报告,等等等等,我听得头皮发麻。虽然我认为代表们有权反映自己部门的问题和成绩,而且讲得实实在在,也有道理。但是,如果对这些意见照单全收,工作报告岂不成了“大杂烩”,成了记流水账了?还有重点,还有特色吗?而且,这样齐心合力给报告里添加内容,岂不是越写越长,变成做“兰州拉面”了。
今天我揭示这一内幕,圈外人就明白了,为什么工作报告总是那么长,动辄洋洋几万字,作报告的人念得头昏眼花,听报告的人恹恹欲睡,最终报告效果不好。不是过后就忘,而是当场就忘。不知这一局面何时才能改变?
奇妙的修改意见
第二个最深的感受是座谈会上各种奇妙的发言。
奇妙一,有一位代表每次发言都是这样开头:“这个工作报告有三好:一是写得好,二是作得好,三是做得好。”他并不分门别类讲“三好”,而是一古脑儿只讲“一好”:表扬领导,足足表扬了二十多分钟,估计领导抵抗力超强,才不会起鸡皮疙瘩。再用五分钟讲自己单位的困难和要求,请求上级关心支持。这种“三好+要求”发言法,很普遍很流行,至今更加发扬光大。
奇妙二,有的代表是标点符号专家。这种人发言气场很好,指出某页某行标点符号打得不对,用心匡正。全场人员根据他的提示一起翻页,哗哗作响蔚为壮观,赢来阵阵夸奖:“看得真细心!”。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报告中着重强调的话和号召性句子都应该用叹号。我暗想,照此做法,整篇报告岂不是叹号林立一叹到底了?
奇妙三,有的代表是语法专家,专门挑报告中的语法错误。例如,某工作报告中有一系列小标题,都是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司法公正等等。他慧眼发现谓宾结构不合理,应该修改为“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推进司法公正目标”。照此类推,所有小标题都得加上宾语,一路到底,但有时也卡壳,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宾语了。有一位代表终于忍不住了,高声说,中央文件上有一句“推进全面小康,推进从严治党,推进反腐倡廉”,也是语法错误吗?我暗笑。终于有人挺身而出打抱不平了。这位语法专家可能跟前面那位标点符号专家一样,只有初级语法水平。像依法治国、司法公正等等已变成专有名词,完全可以做宾语。估计此公无缘接触这种高级语法。
向敢说的代表致敬
这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有几位代表敢讲真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有位代表说:“我是人大代表,经常参与审议任命干部,怎么发现任命的干部都是电大生、党校生、自考生?难道我们干部队伍没有‘985’‘211’大学毕业生吗?他们哪里去了?是不是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再说,提拔干部全都是搞组织提名,我认为也应该允许毛遂自荐吧。”这位代表发言虽然有点偏激,但我在心里猛为他鼓掌,特别为他“毛遂自荐”一说赞叹不已。因为,毛遂自荐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现在却将他与“跑官要官”混为一谈,毛遂自荐可以让干部根据自己爱好和特长来选择岗位,也激发官员的担当精神。再说,自荐以后,组织纳入考察,决定取舍,同样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这有什么不好?而组织上包揽提名,也有弊端,违背干部个人爱好和特长,搞拉郎配,乱点鸳鸯谱,用非所长,其实是对人才的一个浪费。
有位代表说:“我是一名社区干部,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修改党代会这种高大上的报告。同事知道我今天来开会,可以见到市里的大领导,要求我把社区一些困难带上来反映。”于是这位代表真的撇开报告只字不提,专讲社区困难,如改制企业职工全部移交社区管理,退休党员和居民中的党员移交社区管理,这么多人员这么多事务,我们社区缺钱缺人,管不过来。在岗社区工作人员可以正常晋升,感谢组织,已退休的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办?等等,提了一大串社区困难。我佩服她的大胆、真诚,敢于脱离会议主题,抓住这一难得机会为社区代言。
还有一位村干部,开口就声明自已素质低,乱讲莫怪。说雨母新区建设很好,领导很重视,但是村庄建设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划,投资建设不足等等。收尾还是再三声明,我素质低,乱讲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