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买外资”的荒诞,照见地方政绩造假之弊

2016-09-12 15:34:04   

 南都报道,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江苏北部某市部分基层政府主导,通过“当地能人”组织境外美元,以招商引资投资款名义打入政府指定企业的账户,经官方虚假验资结汇后,将等值人民币返还给出资方,并给予每100万美元十数万元人民币不等的奖励。据公开的法院判决资料,目前已知该市至少有31家基层政府主导参与事件,涉及资金人民币数十亿元。

  招商引资的地方压力,作为一种被异化的政绩冲动,经由各级政府的层层加码,被裹挟其中的有类似地方法检机关(直到中办发文禁止司法部门参与非职权活动),更有地方政府公职人员、官员。光鲜的数据,最终成为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也有完成了的,比如南都此次报道的基层政府,就不惜以巨额奖励为代价,“买”来大笔外资临时过境几天,以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但就是这样一种“不可持续,浪费地方财政”的行为,近年来在当地愈演愈烈。

  据官方招商引资数据显示,2010年前后开始,当地的招商引资“开始腾飞”,2009-2011年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5.47亿美元、10.5亿美元和1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1%、92.2%和54.1%,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耀眼的政绩,有多少官员因此被提拔,转任其他更重要的职位?留下的问题则是,政绩中的“实际利用”外资,是真的利用了吗?“临时过境”几天的巨额外资,带走的是地方财政的真金白银,留下的只是让基层政府可以暂时交差的招商任务。

  如此招商,有任何现实意义吗?围观者或许认为没有,但对身陷其中的官员,尤其是为高额的招商指标加持、进行压力分解的较高级别地方党政主官而言,是其任期内的漂亮数据,还可能因此带来升迁的筹码、光鲜的履历。另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则是:为什么必须是外资?地方政府对能招揽来外资、外商的痴迷背后,其实从一开始就让政绩目标压倒了真正的地方经济发展。招揽外资被认为更有国际范儿,各地的招商活动都要请来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做点缀,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集中在某一天集体签约,但后续的资金和项目落实情况却需要反复核对、摸底、排查。招商成了虚晃一枪,所谓的“欺上瞒下”事实上无论上、下又都对这场闹剧心知肚明,那些光鲜的数据,究竟在骗谁?

  对该市“买外资”乱象的司法态度,似乎也并不严厉,反倒多少迎合了涉案地方政府出具的所谓“免责协议”承诺。“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一纸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承诺,却真的可以带来涉案“能人”全部缓刑的一审结果,留情面的判决背后,是否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大事化小”的能量?谁才是这一场荒诞闹剧中真正的“能人”,能“买”来外资的,还是能搞定司法的?

  30多家涉案地方政府在本案中该负怎样的法律责任,主导、客观上倒逼出这一场“买外资”闹剧的地方党政主官,是否该为此承担法律乃至政治责任?已经被证实、被查处的“买外资”丑闻,在某些官员接下来的履历中,是否还将以光鲜数据、耀眼政绩的面目继续存在?问责不彻底,司法留情面,如果任凭“法不责众”,乱象势必死灰复燃。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