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10:41:2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任明杰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随着奶价的下跌,不少奶农濒临破产的边缘,而奶企的压价则进一步加剧了奶农的负担。
行唐县一奶牛养殖小区老板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自己的奶牛小区向伊利、蒙牛、君乐宝、旺旺等知名乳企提供奶源。随着奶价的不断下跌,扣去3元/公斤的养殖成本,以及人工、运输等成本,无论是奶农还是奶牛小区老板都几乎无利可图。“就算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乳企还指定奶牛小区必须向特定经销商采购饲料,每吨饲料要抽300元的提成,包括用药等也要被‘薅羊毛’,这进一步加剧了奶农和养殖小区老板的负担。”
2013年下半年“奶荒”时期,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行唐县调研时便发现,乳企与奶牛养殖小区、奶农利益的矛盾已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当时,行唐县奶业协会会长卢文学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三聚氰胺事件刚发生那会儿,企业都是明码标价,蛋白质含量多少、脂肪含量多少都在电脑上有显示,优质优价。但现在企业就给一个总价,根本不透明。且都是乳企自己检测,含量多少乳企自己说了算。优质难以得到不优价,陷入了恶性循环。”
当下,国内奶业已经形成了乳企、牧场、养殖小区、奶站、奶农多方博弈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各方拿到的奶价也分为三六九等。其中,规模化牧场拿到的奶价最高,养殖小区和奶站次之,奶农则最低。有些地方,奶农和规模化牧场拿到的奶价甚至相差一倍,很多养殖小区和奶站在奶价高企时能赚取多达一元的差价。由于奶农每天必须挤奶,挤出来的奶又必须当日卖掉,使得奶农处于弱势地位。利益平衡机制存在的问题成为影响奶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奶业发展史上的几次重大事件,包括三聚氰胺事件,2013年下半年的奶源短缺事件,以及当下奶价的持续下跌,其共同的深层次原因都是奶企与奶农之间缺乏利益平衡机制的问题。”宋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