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泰戈尔故居被垃圾、粪便包围,印度到底怎样?

2016-09-05 23:35:17   

 如是我闻。

  对于中国人而言,印度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熟悉,是因为唐僧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陌生是由于一谈到印度,人们却所知甚少,甚至在使用“外国”一词时,也往往自动把印度忽略掉。

  然而,印度是一个无法让人忽略的国家,尤其对中国而言。其人口和国土面积规模直逼中国,印度文化曾对中华文化有过哺育作用,更甚者,最近数年,“印度崛起”的呼声有压倒华夏的趋势。

  2016年暑假,笔者在闲暇时间,赴印度观光二十余天。期间,沿着恒河流域,考察了加尔各答、菩提伽耶、瓦拉纳西、阿格拉、斋普尔、新德里、阿姆利则等地。

  二十天,对于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十多亿人口、数百万平方公里肥沃国土的国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古人言“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又或者一筐鸡蛋我不必吃完,只需尝一个便知下蛋的母鸡之优良中差。是故,就印度有了一些思考。

  脏乱的第一印象

  印度的历史和现状,在我的考察中凝聚成一个问题:印度是牛粪上的鲜花,还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我的问题中有三个关键词:牛粪、鲜花、莲花。此三个词语,既是我对印度的深刻印象,也是世人对印度的诅咒或者赞美。

  先说牛粪。牛粪是印度的真实存在物,也是印度的象征。印度人中,大多数信仰印度教,牛是印度教的神物,在印度的城市或者乡村,在加尔各答、在瓦拉纳西、在伽耶、在斋普尔、在首都新德里,甚至高速公路上,都有牛及牛粪的身影。

  牛是圣洁的,然而牛粪确是肮脏的,象征了印度的贫困与脏乱。也许印度人习惯了牛粪,因此养成了生活在脏乱差环境中的习惯。虽然印度是一个美丽的国家,然而不幸的是,一般只要有印度人聚居之处,必然是脏乱的。不要提孟买或者德里那些高级繁华之地,那里只是肮脏的印度海洋中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岛。

  2016年8月4日凌晨5点,阳光已经洒向印度大地,我怀着期待和激动走出加尔各答Sealdah火车站,刚出站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汽车、三轮车(当地叫突突)、地摊和水泄不通的人流挤在一起,喇叭声不绝于耳,地上的脏水、垃圾、尘土和各种蔬菜混杂在一起。原来火车站门口就是一个大巴扎(集市、农贸市场)。

加尔各答火车站前的巴扎。(图片系作者拍摄)加尔各答火车站前的巴扎。(图片系作者拍摄)

  穿过混乱的巴扎,进入加尔各答的一条主干道。尽管天已拂晓,但是街道上人很少。后来才渐渐知道,印度人一般十点左右开始干活。

  加尔各答,或者说印度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美好。整个街道像空袭或是地震之后凌乱的景象,地上永远是垃圾和尿骚味。

  后来明白印度人的厕所就是大街的墙,街边有很多几根支柱上面搭着五颜六色塑料或者旧布的棚屋,里面都住满了人。此外,在大约五六百米处,就有躺在地上的无家可归者,他们没有完整的衣服,像僵尸一样面容憔悴。

  特里莎嬷嬷

  最刺激我神经的事情发生在我推开印度大门的半个小时之后,在街边,有一户印度家庭住在两根木棍撑起的“塑料”里。母女三个,姐姐五六岁,只有一条内裤,污手垢面,妹妹三四岁,光着屁股趴在路边。

  我竟然鼻子一酸,哭了!直到几里路外,我才止住了泪水,因为我也有类似年龄的女儿。此时,我才忽然意识到,我到印度的第一站就是特里莎嬷嬷的“仁爱之家”,像是一种宿命,一种谶纬似的的象征。

  因为来自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天主教修女特里莎嫲嫲,目睹了加尔各答的贫穷,才决定在印度建立“仁爱之家”,帮助那些贫穷的或者频临死亡的弱者。

印度教师和社会工作者T·T·蒙德克尔所著的《特丽莎嬷嬷》。印度教师和社会工作者T·T·蒙德克尔所著的《特丽莎嬷嬷》。

  对特里莎修女的贡献,国际社会是肯定的,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即是明证;印度政府也是肯定的,1997年修女去世,印度为之国葬。

  当然,也有人认为特里莎嬷嬷的慈善是虚伪的,夸大了印度的贫困,比如出生于加尔各答的印度人查特吉(Aroup Chatterjee)就写了一本名叫《特里莎嫲嫲:最后的判决》(Mother Teresa: The Final Verdict)的书来批评特里莎,指责她玷污了印度的荣誉。

  不过,就我的旅行观察而言,查特吉等的说法并不可信,也许特里莎的慈善事业有其宗教目的,但是印度的贫穷脏乱确实真实的、普遍的,有时候甚至是绝望的。

  泰戈尔故居

  在加尔各答,我的另一个目的地是一位中国人所熟知的大文豪泰戈尔的故居。在读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幽美而抒情的诗歌之后,你会试图在加尔各答的深巷中寻找到什么?

  当你又一次亲眼目睹衰败、破落和满地的垃圾时,甚至将这一切和那个伟大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泰戈尔故居宏大而庄严的建筑,就是对这个曾经被英帝国统治的印度首都的一种深刻的讽刺。

泰戈尔故居。(照片系作者拍摄)泰戈尔故居。(照片系作者拍摄)

  就在走出故居的时候,我看见一位妇女在路边混浊的流水里面清洗衣物,我觉得《吉檀迦利》里面的句子其实很生动:

  为怕衣饰的破裂和污损,他不敢走进世界,甚至于不敢挪动。

  In fear that it may be frayed, or stained with dust he keeps himself from the world, and is afraid even to move。

  而我忽然想到一句时尚的俏皮话:泰戈尔,你的人民在受难,你好意思追寻诗和远方?

  经历了加尔各答的文化休克之后,我期盼下一个城市会更好。但是下一个城市一样充满了诡异的脏乱,一直到首都新德里都没有什么变化。当火车驶进德里站之时,两旁的贫民窟在风中颤抖,垃圾漫天飞舞,光屁股的孩子们欢乐呼叫着,不知道的还以为驶进了时光隧道。

  我和这个国家没有仇恨,我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在思考:这个国家不是没有飞机、导弹,不是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不是没有幽美的花园、悠久的历史和比肩世界的街区,不是没有社会精英和广为人称道的制度,她在很多年前独立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国际环境。

德里火车站沿线所见景象。(照片系作者拍摄)德里火车站沿线所见景象。(照片系作者拍摄)

  但是,就像马丁·路德·金说过的一样:“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而今天的很多印度人,构成了一个贫困的海洋,而只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方才是物质充裕的孤岛。为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分析。然而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将为此而思考。当每一个关注印度的人开始思考之时,印度以至世界都将为之受益。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