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打击电信诈骗,需要专业化的全面治理

2016-09-05 23:32:20   

  山东女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不幸引发心脏骤停死亡事件,引发举国关注。随后,类似的悲剧性事件被媒体持续挖掘,由此亦可见,电信诈骗对于今时公众之日常生活影响巨大。昨日,广东省数名人大代表约见三大电信运营商,询问运营商在防范电信诈骗方面的事宜。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小川明确:运营商在一个月之内将对非实名的用户停止电信服务,三个月内仍不实名的需对其号码全部关闭。

  实名制的出台和落实,这是完善电信监管体系、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一步。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翟雪梅介绍,广东的实名率约为97%,但省人大代表、珠海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副支队长徐飞称,如今电话黑卡问题依然严峻,与三大运营商所提供的仅3%左右的非实名率不符。“公安部门查获的电话卡很多都只是记了个名字,但使用者并非本人。”事实上,即便是运营商也承认,像170/171这样由虚拟运营商发售的号码段,需要工信部的深度介入。

  面对诈骗案件的层出不穷,广东省的几位人大代表曾多次提出“陌生账户转账延迟一天到账”的建议,不过也有企业代表认为,转账实时到账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退回到延迟一天到账,与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也降低了公司运作效率。银行则担心,延迟到账可能误伤紧急用款的客户,系统改造也会造成银行运营成本的增加。银行方面对于监管成本的担忧,如同电信运营商对建立白名单制度的表态,“防止改号软件冒充‘公检法’等政府、公共服务电话,建系统可以,但研发、维护需要费用,谁来买单?”

  任何监管都是有成本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作为银行、电信运营商和公安部门,他们需要各司其职,但打击诈骗的工作不能简单推给他们三方。或者更为确切地说,电信诈骗案的治理,更需要先解决的是内部利益逻辑的梳理、斩断工作,并非被动式地跟着防范。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利益机制的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新的问题很快就会出来。正是从这一层意义上出发,所谓陌生账户延迟一天到账的提议是不可行的,毕竟该建议一旦实施,整个利益链条中一定会产生新的变化,继而衍生出新的难题。

  值得思考的是,电信诈骗的利益链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此前的小作坊模式正在被大规模专业化、跨国化的模式所取代。专业化上,诈骗已经从最初的中奖、房租汇款,到网银升级、邮包藏毒,再到冒充公检法等公职人员、伪造网上通缉令、助学金领取。在这些变化背后,是撒网式诈骗到垂直化诈骗的转变。从统计来看,教育、医疗、金融是最大的诈骗垂直领域。

  从组织形式上,在安徽警方2013年9月与柬埔寨警方合作破获的一起跨国电信诈骗案中,警方在犯罪窝点查到一本“诈骗剧本”。诈骗团伙事先编写好“剧本”,行骗人员会冒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工作人员,所提供的单位名、电话号码等保证与当地信息吻合。所以,面对如此专业化、产业化的诈骗团队,仅仅是抓获几起案件中的犯罪分子,固然值得嘉奖,但却不能根治。因为只要利益链条还在,就还会有“勇士”前赴后继,继续实施诈骗。

  所以,以徐玉玉案为例,诈骗分子之所以能够精准掌握她即将收到助学金的信息,一定是拥有了足够精确信息。而能够接触到该精确信息的,无非是入侵教育网络系统的黑客、参与助学贷款办理的合作者或外包单位,以及学校、教育机构的内鬼。顺着已经缉拿的犯罪分子的口供,切入到真正的问题要害,这是治理电信诈骗的重要一步。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对于信息数据的保护,对于诈骗者的打击,比如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案,对利用“伪基站”进行电信诈骗等违反条例的行为,罚款上限由此前的5000元,最高拟提高至50万元,提高至100倍,这些举措都非常重要。

  电信诈骗的防治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面临的重大难题,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的今天,只有在摸清诈骗利益链的前提下,以更加专业化、精确化的措施应对,我们的治理才能达到真正的行之有效。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