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5 10:14:30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3日消息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各地都有自己的脱贫办法,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走出一条个性化的脱贫之路。不过,最近微博上有一条新闻引起关注,说近两年,我国向缅甸出口了大批的种子化肥,但是因为外包装上没有英文注释,让不少缅甸农民是连蒙带猜地用,导致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客户不满意了,这不就影响咱们农产品出口了么?
有人认为,加英文注释是国际贸易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但也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再花一笔钱请英文翻译呢?那么,在进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按什么规矩来呢?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孙立武:
近几年,咱们中国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可谓越来越广阔,很多农民不仅把自己的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还发展到了世界各国。当然了,在国际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必须要懂国际上的规矩。出口的农产品应该有英文注解和说明,这是做外贸出口最基本的要求。可别小瞧这一个小小的翻译工作。最近,中国农民和缅甸农民,就因为语言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
据说,现在缅甸国内有关组织已经通知了中国种子公司,希望他们能关注此事。中国和此事相关的大部分种子公司也态度诚恳,纷纷将本公司内尚未销售的种子外包装上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再进行售卖。
不过,这个消息传到中国,有一些网民却发起了一篇质疑声。有人奇怪,为什么要让我们翻译注释?你想和我们中国农民做生意,就应该先去学中文!看到这种大爷气质的人,我可真要说一说了。
发展中的中国,和国际会有越来越多的交集,相信以后,咱们国家做国际生意的农民也会越来越多,而这也就要求我们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对外贸易规则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各个国家对农产品的要求不同,这就提醒咱们,做出口生意之前,要好好研究相关国家需求。
如何在市场中保持敏锐的思路,更大程度地去满足需求方的需求,提升市场需求方的满意度,是至关重要的。缅甸种子包装上的中文注解,也更体现了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细节化的设计和思考是更为重要的。
未来,我国一定会有更多的商品进入国外市场,在汉语真正实现国际化之前,请更为接地气地考虑一下来自发展中国家兄弟们的感受。农民朋友也该让自己的产品贴上洋文,要不然到了国外,咱们也会怕他没人要啊,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