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红包,让孩子们发!

2016-07-13 07:42:41   

 就读于重庆南坪某小学二年级的依依,今年8岁。最近,她向父母提出了要一个智能手机的要求。原因在于,班上有智 能手机的同学都加入了一个群,他们在群里发红包、抢红包,没有智能手机的孩子因为无法加入红包大战,就很容易被孤立。父母虽然不情愿,也拒绝了女儿买苹果 智能机的要求,但最终还是花了800元给孩子添置了一台智能机。

  心理学教授周小燕也表示,虽然不赞同给小孩添置智能机,但为了孩子能融入集体,还是要买。言外之意,这是一种不得已之举。100年前,孙中山形容民主潮流是“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今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红包,大抵可以算作一股世界大势。

  《娱 乐至死》的作者波兹曼在描绘电视媒介普及开来的效应时,提到过电视节目的智商标准会维持在10岁左右的孩子水平。这一情况将会带来的后果有两方面,其一是 长期收看电视人群的智商下降,其二是10岁左右的孩子在长期看电视后就能有效理解成人的世界。与数十年前电视的普及类似,今天的网络普及度大大超过了当年 的电视。上网的智商要求也比看电视的要求更低,由此也将会带来类似的效应——— 网民的不断浅薄化和低龄孩子的早熟化。

  重庆二年级 小朋友依依和她的同学们,就是这样一群在网络冲击下的“早熟群体”。发红包、抢红包,这些原本只属于大人针对小孩的行为,已经演变为他们内部的新型社交模 式。依依告诉爸妈,班里同学考试拿了前三名必须发红包,否则就没有人跟那个同学玩了。可见,红包的威力已经很大,大到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情商。考得好是高智 商,但如果不会发红包,那就是低智商,这样的评判标准,想想也是很可怕。

  从家长到老师,再到专家,面对红包浪潮席卷孩子的态势,似 乎总体上都是一种消极态度。不过,这种消极态度往往包含着一种成年人的自负。发红包不是好风气,担心孩子乱发,担心红包影响学习等等,这些后果在成人世界 中从来就没有真正消失过。背后的原因,恰恰是自负的成年人很少在低龄阶段接受过“自我管理的训练”,以至于在成年阶段遭遇红包,只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红包应该怎么发,如何发好红包,是被欲望牵引,还是能够商议出边界,孩子们应该获得锻炼的机会。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红包的遍布,这是 不可阻挡的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如果老师家长只是把它们看成是一种累赘、危害,那么反而更加刺激了孩子们探索、占有的欲望。反过来,让孩子们充分接触,赋 予他们自主的空间,鼓励他们制定出相应的规则,反而有利于孩子正确看待红包现象。

  中国的大部分家长都在教育上陷入逻辑无法自洽的境 地。譬如,父母都希望孩子走上社会之后不会被欺骗,但在少年时期的教育中,却又拒绝一切陌生人对他的问候。防骗技能不是一夜就能炼成的,这种基于实践的技 能,只能在不断接触陌生人、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事实上,在如何处理发红包的问题上,依依所在的班级内部,已经制定了红包金额最大不超过6.6元的规 则。这种自然形成的规则是非常宝贵的,对比老师、家长单方面的规定,它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科技与互联网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面对这 把双刃剑,老师家长应该拥抱而不是隔绝,应该积极帮助孩子们去自主地学会调控、管理,而不是消极的焦虑或不知所措。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绝佳的培养自 我管理能力的机遇,家长们可别把孩子们的这个机会给破坏掉了。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