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08:39:30
6月26日下午,此前传言“宝能系”要罢免王石董事职务的消息落地为实。紧接着,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及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对于罢免王石董事职位的原因也给出了说明。王石谢幕出局将成定局。
资本市场商战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本来不足为奇,但作为万科股权收购方的宝能系前海人寿是2012年成立的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几年经营,意图控制数十载经营市值数千亿的实体企业,而这场争夺战中的大象万科竟然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就不能不让人惊愕并陷入深思。
公开资料显示:宝能系实际控制人姚氏兄弟早年从事蔬菜批发,2003年通过资本运作控股深圳市属国企深业物流后,利用物业升值完成了关键的资本积累。此后宝能系的“体量”和融资规模迅速扩张。但在迅速膨胀的资产规模中,相当部份是未销售的房地产“存货”。在地产业务扩张遇挫之际,2012年3月成立的前海人寿成为宝能系在资本市场大举扩张的“资本引擎”:在保费规模从2013年的143亿元,跃升至2015年前10个月的618亿元的同时,前海人寿与宝能系旗下钜盛华等企业举牌或参股华侨城、中炬高新等近10家上市公司,其更在今年7月开始的“险资举牌”热潮中四度举牌成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只是因为万科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而其董事长王石又是明星企业家,这才引起人们格外的关注。
那么,小小宝能何以能让庞大的万科产生伤筋动骨的控制权危机?
笔者以为,根本原因是当今流动性泛滥,并且存在金融牌照管制。
宝能如此扩张,是需要借助资金杠杆的;杠杆需要流动性的支持,而当今社会恰恰是一个流动性泛滥的社会。宝能的收购资金除了一部分险资外,另外一部分正是来自杠杆资金。
况且流动性泛滥,就会出现“资产荒”,这将迫使险资等金融资本不得不去举牌企业。
万科是家优质的地产龙头企业,多年来一直雄霸地产业第一把交椅。董事长王石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主动放弃了40%的股权,整个万科管理层也只控股4%,可见王石和他的团队并非只是为了钱,更多是出于做一家伟大公司的情怀。试问:在金融资本面前,这样一家企业都可以一夜失去其苦心经营几十年的企业的控制权,以后实业家还有激励做好企业吗?
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正在损害实体经济的核心部分。须知,万科真正面对的并不是某个“孤注一掷”的市场玩家,而是拥有庞大资金的各路金融资本。也就是说,即使这次万科最终能够击退宝能系,也难以避开此后循着这条充满血腥的路径而来的其他系。
但只是流动性泛滥,还不容易形成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伤害。因为假如没有金融牌照管制,那么万科就可以利用市场上充裕的流动性来抵制宝能系的收购。
协助金融资本猎杀实业资本的正是金融牌照管制:宝能拥有金融牌照,可以利用充裕的流动性,万科则被束缚了手脚。在流动性泛滥和金融牌照管制的双重背景下,金融资本获得了不对称的优势,而实体企业则被推到了非常弱势的位置。设想连市值几千亿的全球第一大房企都能被金融资本轻而易举的收购,那其他实体企业岂不是砧板上的任人宰割的鱼肉?
然而这种不对称优势并非来自于企业的苦心经营,而是来自于牌照本身。如果这种牌照管制一直存在下去,那么企业家就会把主要精力用在金融牌照的争夺上,而不是用在通过降低成本、发明新技术来争夺市场上。这种争夺不仅产生寻租,而且必然导致实体经济凋零。
所以经验上我们看到管制盛行的国家,经济萧条,民生凋零;反之,经济繁荣,人民富足。而放松管制则几乎是所有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不可逾越的手段。当然,由于金融是涉及跨时间、地区的生人之间的高级交易,放松管制是需要更加严格的产权和法治基础的。
“宝万之战”意义重大。无论从哪方面讲,其所关系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成败得失,更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难以回避的制度与规则方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