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6 08:58:06
5月23日0时10分许,上海中环线高架道路发生严重车祸,导致该处中环线高架道路梁体发生横向倾斜。事件造成上海中环线交通受阻中断,周边道路拥堵严重,无人员伤亡。
凌晨,大型货车,车祸,高架道路梁体倾斜,这些不同寻常的细节组合在一起,决定了这是一起不普通的交通事故。一般人囿于太多的经验性认识, 可能会判断这首先是一起车辆压坏桥梁的“质量事故”。当然,相关高架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责任又该如何认定,有待相关方面调查。但从已有信息看,这起事故 或许还揭示了现代城市安全与秩序的脆弱性。
稍微庆幸的是,这起听起来让人感觉后怕的事故,发生在半夜车少人少之时,因而并未直接导致人员伤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造成恶性后果。媒 体报道,事件不仅造成上海中环线交通受阻中断,还令周边道路甚至3条高速公路严重拥堵。可以想见,在这个周一的早晨,很多上海市民的日常出行都会受到影 响,整个城市的运转节奏也被这起发生在凌晨的交通事故打乱。最新的修复方案披露:至少要两周才能确保通车,也就是说,这种影响还是持续的。
至少有两点值得后续追问。一是,事故发生在凌晨时分,距离城市上班族的大规模出行,至少还有6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面对这种情况,是否有应急 预案?相关方面又是否在这段时间内做好了交通应急准备以及相关信息的发布工作,将事故影响降到了最低?二是,重型货车是严禁上高架的,这辆超载近100% 的货车又是如何“离奇”驶上了高架并诱发了严重事故?货车深夜上高架到底是偶发现象,还是具有普遍性?在不少其他城市,重型车辆在深夜违规上高架似乎成了 管理部门和货车司机相互默认的现象。这里面到底是纯粹的执法力有不逮,还是有着其他原因?
若从提高交通效率的角度,重型货车在特定时间段可以被允许上高架,那么相关道路设计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种现实需求;若高架桥在设计之初就将 重型货车彻底排除在外,那么相应的管理和执法就应该做到“无缝对接”,杜绝重型货车违规上高架的可能性。而最坏的情形,就是两个方面都被模糊化处理。由此 出现“不可预测”的风险,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在现代城市中,各个领域和体系都紧密相连,彼此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城市的运转犹如一部精密的机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影 响到整座机器的运转秩序,并带来难以预想的后果。这起事故所导致的一系列后续影响,就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微观缩影。而现代城市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城市的“机 器”要运转良好,就必须辅之以相应精细化程度的科学管理措施。比如执法管理的刚性,比如安全预警的完备和高效。一个城市是否现代化,不仅在于它具备现代化 的设施,更在于它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城市硬件的完善在带给市民更多便利的同时,也要求有对应的服务管理水平。否则,城市愈发繁荣就愈可能体现出其脆弱性和不确定性的一面。小到一起车祸,大到一起公共事件,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下的公共风险。具体到这起事件,对于大货车的违规上高架,固然需要严加惩戒,但管理和执法上的疏忽也 更应该得到审视。能否从根本上杜绝一些司机的“侥幸”心理,能否从交通体系的设计上降低重型车辆的潜在风险?诸如此类,其实都考验的是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 平与执法水平。这起发生在繁华大都市的“高架路被压开裂”的离奇事故,所折射出来的“现代性风险”,是应该得到城市管理者的正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