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别把诺奖级成果归结于“十年不发表论文”

2016-05-26 08:55:11   

 前不久,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刊发了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 辑工具》。河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介绍,该成果打破了国际基因编辑技术的垄断,实现了中国高端生物技术原创零的突破。(《成都商报》5月23日)

  韩春雨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被称为诺奖级科研成果,韩春雨本人也被描绘成一夜成名、一鸣惊人的科学家。坊间最津津乐道的则是他的“三无”身 份——无显赫的学术头衔、无优越的实验条件、无海外留学访学背景,以及他“连续十年没有发过文章了”的独特经历。仿佛越着眼于“三无”身份,越能凸显韩春 雨之牛气和不同寻常。

  这种刻意制造的反差,尽管充满看点,显得韩春雨的科研路有一种传奇色彩。这种反差还容易使人产生不写论文也能扬名、没有科研经费也能取得骄人成果的错觉。

  真的如此吗?梳理韩春雨的求学史和科研经历,便知所谓一鸣惊人属于夸张表达,奇迹并不存在。韩春雨先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后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接受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训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韩春雨师承名门,其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强伯勤——我国著 名分子生物学家。

  用韩春雨的话来说就是:“我并非一些媒体所说的‘野鸡大学’里的‘草根学者’。读博士时,我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强伯勤,接触到当时如火如荼 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是当时世界科研的最前沿。”韩春雨曾谈到他的博士毕业论文,该论文发表在《核酸研究》期刊上,“今天来看也仍具水准”。此外,河北科 技大学的实验室条件也不是像一些网友想象得那么不堪,韩春雨说:“河北科技大学的实验室条件虽然不是顶尖的,但可以满足研究工作需要。”

  科研经费是否充足?按照韩春雨的介绍,学校先是提供了25万元的学科建设资金,在他决定在“Ago”上搏一把的时候,又提供了另一笔科研经 费。加上他申请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有约40万元可供自由支配的资金,可以满足实验室日常运转。这说明韩春雨不缺经费。韩春雨10 年未发表文章是否属实?这也不准确,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过两篇中文论文。

  韩春雨之所以取得丰硕成果,当然与河北科大未强逼他发表论文有关,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如果一个人既不接触国际领先技术,也没有足够经费支持,10年不发表论文还能成功吗?

  韩春雨的成功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一直接触基因科研的最前沿,一直关注基因编辑领域的科研进展,并注重借鉴国家科研领域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他 的团队成员也不容小觑,比如沈啸曾在美国埃默里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开始担任美国希德斯-西奈医疗中心的研究员科学家。二是他有值得赞叹的科研 精神,比如,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不忘初心,耐得住寂寞。韩春雨绝非沽名钓誉之徒,而是在科研路上乐此不疲,尽管也曾多次失利,但越挫越勇。

  没有这两点,韩春雨不可能在顶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韩春雨的过往并没有奇迹,也没有捷径,他尽到的是科学家瞄准科研前沿的本分。这种成功顺 理成章,绝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充满偶然。如果非要认为韩春雨从学术圈的泛泛之辈,一下子成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那是对他的侮辱,忽略了他在科 研路上的探索与攻关。不少人拿不发表论文说事,在论文崇拜的当下确实有现实指向,但是借韩春雨的成功来抨击论文崇拜不能服众。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