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6 11:02:00 作者:林清清
梁文道
独家专访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林清清
对于大多数人的印象,梁文道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这个词似乎自带“传统”属性。但他显然是一个积极与新事物接轨的读书人。羊城晚报记者在参加宝珀启动海洋生态保护公益项目“流动海洋图书馆”时,注意力甚至一度被他时尚的黄色西裤配墨绿袜子所吸引。
“要了解世界的真相,往往需要换一个角度。”梁文道说。在羊城晚报记者对他的独家专访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他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有一种灵活变换角度的平和之心。对于他认为无法改变的事情,他会选择寻找解决问题的另一种可能性。这不仅仅是在考虑互联网时代的传统行业生存之道,也是一种颇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因为他相信,凭着人对品位的最本能冲动,也可以令世界免于变坏。
“匠人精神”与“互联网+”是否矛盾?
羊城晚报:专注于传统手工艺的“匠人精神”重新流行,在现在跨界“互联网+”时代下,你怎么看待这两种价值观呢?
梁文道:首先我并不认为互联网带来的新经济是冲击传统工业的,相反,我觉得它给了传统工业一个再生的机会。传统匠人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市场规模怎么都做不过大牌。我就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默默地做,如果不卖广告就石沉大海。然而有了互联网,今天很多这样的工匠被发现,最近几年甚至成为时尚生活界很重要的潮流,这种传统反而得以传承。这就像文化产品在互联网时代的长尾效应一样。
羊城晚报:互联网跨界模式对匠人原本工作方式或创意模式会有影响吗?
梁文道:影响有好有坏。好的影响是传统传承。像意大利那不勒斯在顶级定制男士服装的大师作坊,曾经面临很大的失传危机。但最近四五年,很多韩国、日本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得知后跑去学习,学成归国开很正宗的意大利洋服店。所以将来要找最正宗的那不勒斯西装,可能要到日本和韩国。
但另一方面,今天有太多所谓的“跨界”没跨好的东西。为什么呢?我觉得是一些大品牌造成的后果。现在很多大牌推出与传统工匠的跨界合作,当然有些真的会去思考怎样把设计师和传统技术结合,但也有许多只是把跨界当成一个噱头。在我看来,它很表面,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情况。
人对品位的本能冲动,可令世界免于变坏
羊城晚报:你如何去判断一个时尚产业大集团依靠财力去发掘手工艺的价值,但并没有因为市场导向而对这个工艺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梁文道:你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些大财团的决策。在这件事上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只有他们做不做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也许会有另一个出路,就是你作为一个传统手工业者,也许可以靠无数小网络组构起来支持你。
现在会有一些精品买手店,卖的是一些世界各地找回来的了不起的匠人作品。那些品牌都不大,但产品很牛,年产量很少,甚至一双鞋只由一、两个工匠做出来。这些店的来源都跟网络相关。全世界每个地方有一个这样的小店,一个身处偏远山区的匠人就有了出路,传统匠人就能生存了。
羊城晚报:所以这种匠人精神的传承,最终依靠的是人的品位?这样会有很大的偶然性吗?
梁文道:人的品位其实是很天然的事情。什么叫品位?简单地讲就是你要跟人不一样。人靠着这种几乎是本能的冲动跟欲望,就会突出这些匠人的存在价值。假设今天我们中国有三千万职场女性都拿着同一款大牌包,你就想换别的包了。这些所谓匠人产品现在被重新抬爱,我觉得是对过去几年大集团大品牌扩充太快的一种反应。
日本手工眼镜复苏就是例子。日本福井靖江县本来是日本的眼镜重镇,大规模工业制造眼镜框造成了他们的衰落。后来这些人召集起来,打出一个集体的匠人招牌,让别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新时代底下匠人可以走的一条路。
我不认为今天所谓的时尚产业大财团的力量是绝对的、可以影响所有事情的。现在或未来,我觉得所谓的小字号也会有自己的生存机会。人的品位总是默默而天然存在的。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