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5 21:58:19
最近人们都在忙着解读《人民日报》权威人士的文章。我也在反复思考,整个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权威人士的回答中,有“预期管理”这个词,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提法。这样有助于大家对政策的一致性达成某种共识,更准确地去应对未来的一些不确定性。
指数没有继续反弹转而回落,表面似乎是大家失望于经济L型的官方预期确认,继而预期货币政策回到“真正的稳健”是暗示银根不会再轻易宽松。但个人认为,真正的本质在于大家担忧政策的多变性,在看不清楚的情形下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认真想想,之前指数的回升,真的是和经济触底回升的预期相关的吗?至少从我个人的分析层面看,是不相关的。历史经验来看,1996年到1999年,GDP增速是持续下降的,但股市却走出了大牛市;2001年-2005年,GDP增速是持续上升的,但股市却走出了数年熊市。
如果希望靠货币大放水带来实业起死回生,甚至带来股市资金,这和之前最高政策引导方向是背道而驰的。现在场外的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股灾之后,冲击了一线楼市,又接着冲击了大宗商品期市。不愿进入股市,是因为失去了赚钱效应。不要整天掰手指头算央行什么时候再降息降准,须知事物总有尽头,否则货币宽松的边际效应只会越来越差。如果一个市场如同一个肾衰竭病人,需要不断地做透析手术才能活下来,那么永远都不要谈真正的健康。这样的预期,本身就是非常不恰当的看多逻辑。
“股市的主要功能是融资”。股市里的融资是直接进入实体,对经济支持是最显著的,而成本相对来说是最低的。这应是当初1996-1999年走出牛市的真正原因,因为“需要”。这才是我即便在股灾后也至少不看坏市场的主要逻辑。但和预期经济是否大力回升、货币政策是否继续宽松,没有丝毫关联。
近期市场无论是从最高层面,还是监管层面,可以看到正在溯本归源,准备从源头上去做好全盘经济以及市场的调理。当所有的预期都比较明确之后,市场博弈后会选择一个方向。如果以上的预期,最终都没有将市场打低到难看的状态,那么技术趋势上将逐步转为对多头有利。
当前的市场依然是无趋势状态,甚至短期偏向于走弱趋势。但资本运作、实业需要支持的层面,让股市自身又具备相当的博弈韧性。这样的环境下,就是损耗。谁的力量被损耗得更多,另一方才会出现机会。
之前的平衡最终被向下突破一城,是多头的力量被损耗,是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如果最终能被反攻回3000点以上,那么就是空头的力量损耗殆尽,开始偏向多头。目前策略就三个字:继续等。等待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