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有多少传销披着“合法”的外衣

2016-05-03 09:06:50   

  昨日,南都针对盛行于广深多地的“教练技术”培训课程,进行了调查和采访。调查显示,目前由许多冠以咨询管理公 司名义的“教练技术”培训机构,开出了第一、二、三共三个阶段的课程,费用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整个课程没有书面教材、不允许拍照录像,也不允许与家人联 系。学员在结束培训之后,通常会极力“感召”身边的亲戚朋友去学习,否则双方关系就会产生裂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不少家庭因为有人参与培训,而导致危 机的出现。

  关于此类培训机构的行径,到底是否违背《禁止传销条例》,目前因为监管部门尚未介入而无法给出定论。不过,封闭式的集体 性培训,通过煽情音乐和互动游戏进行“洗脑”,这与传销第一步已经颇为类似。此外,要求学员感召、鼓励身边人加入培训,也令人疑虑。可以说,这类培训目前 处于传销行为的边缘,至少与一般的正规培训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从培训的内容来看,主要围绕着领导力、管理技能、沟通能力、人脉设计、情感能力等方面。应该说,这些几乎可以统称“情商”领域的能力,的确是目前的学校教育阶段并不那么重视的方面。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侧重知识类的 学习和训练,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在与人沟通、职业规划方面,学校教育存在较大的缺失。所以,某种程度上,社会上类似培训机构的涌现,与上述背景不无关联。

  传销产生于二战后期的美国,成型于战后的日本,历史并不算长远。传销组织利用人们的贪欲或较强的目的性,用极富煽动性和欺骗性的语言诱人加入。之后,组织又 通过洗脑术和胁迫相加的办法,要求加入者列出熟人名单,并通过各种手段诱骗熟人加入。当然,传销行为发展到今天,也在不断进行自我变革,并呈现出一些新的 形式和特点。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一些心理学课程,加入与时俱进的道德说教,没有具体的实物商品等等。

  某种程度上,传销或类传销组织的兴盛与否,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以此次南都记者采访的广州慧宏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例,学员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主,企业规模较小,企 业发展本身或企业主的个人家庭、精神领域遭遇了一些危机。本质上,这些危机的应对需要一些心理治疗或精神抚慰,但由于目前中国社会的心理科学化和应用化都 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所以导致类似传销的培训机构有了较大市场。

  除了这类主要聚集在线下的培训机构,包括P2P在内的许多互联网金 融机构,也存在类传销的活动轨迹。而面对此类培训市场的乱象丛生,目前监管部门并没有能够及时介入。各种类传销的培训内容,没有一个来自培训行业协会的相 关标准设定,整个培训的过程中,也处于失控状态。可以预见,“类传销”组织带给社会的冲击并未到达高潮。这也有必要提醒包括人社、工商、公安在内的多个部 门,有必要对此类培训机构进行调查、清理和处理。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