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9 10:28:53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瞿长福
你期望的城镇化是什么样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但不论有多少种回答,有一点将是共同的:期望中的城镇化一定是美丽的、愉快的,就如人们期待自己未来的生活一样。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是相通的。
对城镇化,我们多数人都不陌生。我出生在一个很小的乡村集镇。对县城或者城市而言,它是乡下;对集镇外的农民来说,它是城镇,是可以吃“商品粮”的地方,令人向往。小时候,我眼瞅着一些小伙伴跟随着他们的父母,陆续离开这个小集镇,搬进了县城,或者更远的城市,或者比我们这个集镇更大的镇———后来知道叫建制镇,而一些原来住在集镇外面的“村里人”不断地搬进了集镇。
那时候,所有搬离这个小集镇和搬进小集镇的人,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欢天喜地,荡漾着从里到外的幸福与骄傲。对我们这样的集镇小孩,搬离小镇的伙伴,成了更“高大上”的城里人,令人艳羡;而搬进小集镇的人,尽管其中一些人依然是农村户口,但很自然地与我们一起上学,一起玩耍,没有隔阂,同样其乐融融。
或许,这就是城镇化的演变过程。只是,在那个年代,我们还不知道这其实就是城镇化;只是,那时候的城镇化,脚步很缓慢,但过程很自然、很随意。
大约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这种自然的、缓慢的城镇化开始不断改变步伐,变得快了起来、急了起来、忙了起来,有的地方甚至慌了起来。
于是,我看见,随着一些大城市提出“经营城市”的口号,城里的高楼、大马路、新区快速长大,快速向城外扩张推进,而房价与居住成本也快速提高。在“经营城市”的感召下,几乎所有地方都学有样本,无论有没有条件,都忙于“经营土地”,当然主要是经营农村土地。于是,许多乡村消失了,许多农地消失了,许多村民不见了。城镇化向我们大规模扑来。
那些消失的村民,有的成了市民,与小时候那些从乡村搬进集镇的人一样,他们在城镇里工作,他们的小孩很自然地进了学校。但有的,并不能和城里人一样上班读书,他们没有工作,在社会保障方面也不能享受和城里人完全一样的待遇,因为他们是被提前强行要求进城上楼的,城里的学校、医院以及其他公共设施还没有为他们的进入做好准备。
有人说,这就是城镇化的代价。是的,每一种变化都必然伴随着代价,但是,当这种变化超出经济发展应有的速度与规模,超出社会发展应有的自然历史规律,这样的代价就会有很大的破坏性,是我们负担不起的。
幸运的是,这种匆匆忙忙、顾头不顾尾的城镇化脚步,这几年正在渐次平静、稳重、规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大家不再忙着占地建房子,不再忙着改乡下户口为城镇户口,而是更加尊重乡下人的意愿与选择,更加尊重城镇化的自然进程、历史进程和文化进程,更加尊重城镇化对经济社会进步发挥的拉动作用、推动作用与改善作用。于是,城镇化的质量更高了,城镇化的速度更有分寸了,城镇化的规模更合理了,城镇化的建设更科学了,城镇化的“里子”与“面子”更讲究了,城镇化的笑声更透彻响亮了。
新型城镇化,承载着更多人的美好梦想,成为引导无数城里人与乡村人通向美好生活的现实通道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