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让更多农牧民有幸福获得感

2016-04-01 22:55:02       来源: 东方财富

  农业与民生息息相关,让更多的人有幸福感,不光是在城市里的市民,更应该是在农村基层的农牧民。“现代化农业的根本还是在农村,惠农、富农、强农只有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才能让更多的农牧民增产增收,过上幸福的生活。”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局长范挨计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范挨计说,从总体上看,呼和浩特市的农牧业生产在“十二五”期间上了一个大台阶,既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又实现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总体目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完成了武川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转移农民市民化试点工作;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乳业国际发展论坛,承办了农业部华北十三省“粮改饲”现场会,区域影响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2016年,呼和浩特市将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巩固提升“三项重点”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降成本、补短板,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力争达到9%,补齐农村全面小康短板;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培育壮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形成多方投入的格局;培育全产业链发展示范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提升农牧业管理水平;搞好蔬菜的价格保险试点工作,保护菜农的利益。

  而与现代化农业息息相关的精准扶贫,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地获得幸福感的关键。呼和浩特市农工委副主任刘建航则表示:精准扶贫重点在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上。

  刘建航表示:按照《呼和浩特市2016—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确保到2017年全市农村建档立卡的25362人脱贫,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年均增长23.2%,贫困人口在自治区内率先脱贫;清水河县、武川县两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基本公共服务)。根据这一目标任务,2016年将确保14890人实现精准稳定脱贫。

  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2016年呼和浩特将健全完善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机制,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情况;进一步做实做细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对扶贫政策进行科学分类,制定精准扶贫的具体操作办法。

  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2016年呼和浩特市各级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市级层面主要做好上下衔接,旗县区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市直机关充分做好运用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工作;进一步强化“领导联系”、“部门帮扶”、“干部包扶”三项制度,形成攻坚合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扶贫。发展生产脱贫一批,2017年年底,通过发展生产脱贫10725人。易地搬迁脱贫一批,2017年年底,通过易地移民搬迁脱贫5470人。生态补偿脱贫一批,2017年年底,通过生态补偿脱贫672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2017年年底,通过教育脱贫1079人。社会保障兜底一批,2017年年底,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7416人。

  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按部就班、稳步推进贫困县摘帽,确保2017年现行标准下两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的脱贫实行逐户销号、脱贫到人。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脱贫了逐户销号,返贫了重新录入,做到政策到户、脱贫到人、有进有出,保证各级减贫任务和建档立卡数据对得上、扶贫政策及时调整、扶贫力量进一步聚焦。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