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9 11:14:42 来源: 凤凰博报 作者:陈冰
“问题疫苗”带来的恐慌,在李克强“彻查”的批示、世界卫生组织“安全风险非常低”的回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公安部和卫计委快速调查等应急措施“消毒”下,网络舆情的“肿胀”渐渐消炎了。但是,在人们等待完整的疫苗真相出来前,你还会用国产疫苗吗?回顾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国产奶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降45%,你是否会深思:究竟是谁在出卖“中国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
“解毒”之后的疑问
山东“问题疫苗”案的冲击波发作时,政府、学界和世卫组织的联手“压惊”,这倒也有效,网络上涉及这个话题的图文,已很难有10万+的点击量了。人们也从渐趋理性的讨论中学到不少知识,比如一类疫苗国家免费提供,安全规范,“问题疫苗”属于二类疫苗,需要自费;“问题疫苗”不是“毒疫苗”、“假疫苗”,最多是无效,安全风险非常低;疫苗本身的不良反应和“问题疫苗”事故应该区分开来;大多数地区的疫苗产生、运输和接种机构都是安全可靠的……所以大众可放心接种。
是的,大家可以放心接种疫苗,小孩子的事也不敢耽搁,但是用哪里产的疫苗呢?一位朋友直截了当,“当然要选进口的,哪怕自费,哪怕贵一点”。另一位朋友的孩子已经6个月了,他说“孩子的疫苗耽误不得,但下决心从免费的国产疫苗转到自费的进口疫苗”。
实话君向这位朋友传述了这种疫苗科普,他的回答颇令人深思,“用哪儿产的疫苗,人的心态和炒股、买房子是一样的,买涨不买跌,问题疫苗还没查清,你也甭说一类疫苗、二类疫苗的,这些我都懂,但我就是本能地转向进口疫苗了,多花点钱,买个放心才安宁。”
“问题疫苗”案带来的后遗症,看来远未消除。凡是有关孩子健康的,人们都会竭尽全力去保障。实话君在菜市场,就曾见到这样一幕:一位奶奶给孙子买鲜肉吃,自己则买冻肉吃,价格相差4倍。疫苗接种关系孩子一生健康,肯定比吃肉要看重几十倍。
国产奶粉苦熬七年“冰河时代”
这让人想起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国产奶粉的命运。被查处的是三鹿奶粉,其“劣质”痕迹在2004年就暴露,但后来说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失误所致,把三鹿从“黑名单”上撤出。这事掩盖了4年后,三鹿集团的合资方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得知奶粉存在问题后,马上向中资方和地方政府官员要求召回三鹿生产的所有奶粉,但地方官员对老外的“举报”和“自查”置若罔闻,试图掩饰,不予正式召回。恒天然只好向新西兰政府报告,新西兰政府又直接向中国中央政府报告,中国严正对待此事。
对这件事的处理,可谓雷厉风行,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随后进行一轮严肃的“行政问责与司法问责风暴”,三鹿董事长和总经理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石家庄市副市长张发旺、市长冀纯堂相继被撤职处理,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被免职,李长江引咎辞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职务。
但是,这并没有消除人们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2008年9月份事件得到控制,后遗症却延续至今,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中国奶业经历了长达7年的“冰河时代”。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去年3月说,三鹿奶粉事件对中国奶业造成了全面、系统、彻底的破坏和出卖,其影响直今没有完全消除。
2008年后,外资奶粉的进口量大增,不断蚕食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2007年时,外资奶粉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还只有35%左右。到了2012年,就已经接近60%了,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均为外资奶粉。在中高端市场,外资奶粉的占有率超过80%。
到2014年,国内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略有回升,则从2013年的28%上升到30%左右。到2015年,国产奶粉的中国市场份额才首次超过洋奶粉。
山西疫苗事件的监管承诺没有兑现
“问题疫苗”与“问题奶粉”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系统性问题,都是监管漏洞所致,都是在问题苗头出现后几年才查处。这不像苏丹红、瘦肉精那样的个案,涉及人数少,地域范围有限。而“问题疫苗”案涉及24个省市,涉案金额5.7亿,延续5年时间,300余名疫苗非法经营人员涉嫌,9家企业涉案。这给留给公众的心理阴影,恐怕很难短时间消除。
“国产产品”的最大痛点就在于信任危机,加上山西疫苗事件的调查结论有点模糊,认为是《中国经济时报》的报道不实,与“高温暴露”疫苗无关。因此,当人们再次遇到“问题疫苗”与冷链储运缺失有关时,心中难免犯嘀咕。
山西疫苗事件与山东“问题疫苗”案,真有某种微妙的关联。2010年4月6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山西疫苗事件做出结论。其中提到“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将开展全国性的督导检查活动,尤其是加强对麻疹、乙肝和狂犬病疫苗接种等重点工作的督导检查,加强疫苗监管,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满意。”这次山东“问题疫苗”案,所涉及的12种疫苗就包括乙肝和狂犬病疫苗,让人对督导检查打上问号。
那次新闻发布会上,对二类疫苗专门讲述,说“二类苗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生产企业可以把苗直接供应接种点,批发企业也可以供应到接种点,给二类疫苗管理带来困难。对于储运过程中能否严格按照冷链进行储运,是否能按照要求注射到最需要接种的那部分人身上,缺少一些手段。”而这次山东“问题疫苗”案,主要问题就出在冷链运输和保存上。卫生、食药品监管部门看来早知道这些问题,还承诺加强监管,让人们放心、满意,可是结果呢?
监管漏洞漏掉信任感?
党中央一再重申,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现在问题出来了,相信有关方面会对疫苗监管和冷链储运会有过硬的改革力度,真正做到“让群众放心、满意”。但是国产疫苗的市场份额会不会下降,人们会不会更多地花钱去接种进口疫苗,则有待观察。不能不反思,究竟是谁在出卖“中国产品”的中国市场份额?监管漏洞是不是就是其中的“懒鬼”,漏掉了中国产品的信任感?
问题奶粉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不管政府是如何严处、严惩相关责任人,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还是发生了滑铁卢式的下降。这次“问题疫苗”案引爆后,很多新媒体发布的消息,就在介绍香港及其他国家如英国、德国、加拿大的疫苗接种流程和内容,这等于在给进口产品做广告,国内经济状况稍好的人,会不会带着孩子蜂拥而至香港及海外去接种?或者高价购买进口疫苗接种?对国内疫苗企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而在城市的社康中心这样基层的接种机构,总有医生问你要自费的进口疫苗还是免费的国产疫苗。要是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用哪儿产的疫苗呢?
监管部门真应该深思:不是中国的马桶盖质量不过关,但为什么人们要到日本去背马桶盖?不是中国的大米不优质,为什么还是有人要“傻乎乎”地赴日本买高价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