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农业发展的“六重”值得期待

2016-03-21 15:41:36       来源: 人民网    作者:姜文来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公布,这是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对我国未来五年农业发展的部署安排,可谓新亮点频现,用“六重”来概括就是:重新理念、重地位、重可持续、重质量、重体系、重市场。

  重新理念。“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设计,是建立在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基础之上的,因此,涉及到农业的许多项目,每一个项目设计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这五个新发展理念。其中,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实际能逐步实现的项目之中,如“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就分别体现了“创新”、“绿色”的农业发展新理念,这有助于让新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生根结出硕果。

  重地位。在《纲要》专门论述农业发展的章节中,第一句话就强调了农业地位,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这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政上看,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农业被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地位,使得农业地位更稳固,更具有战略性和现实性;二是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上看,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短板”,补齐这块“短板”,才能完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在现代化中的地位。

  重可持续。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既为当代服务,也为子孙留下一个青山绿水,有助于创造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格局。《纲要》提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如采取“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等等,都是在可持续上下功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水平”,都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农业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杀鸡取卵”的农业生产方式“利在暂时,祸及子孙”,农业发展需要转方式,转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重质量。质量是农业的生命线,是关系到“舌尖上安全”的头等大事。《纲要》提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点抓住了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牛鼻子”。农产品质量安全攸关国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民众更加注重吃的是否健康,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民众吃的放心、安心是农产品供给必须过的关。今后,农产品的生产要在保障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产品的质量,没有质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将寸步难行,农业发展将逐步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安全,确保国人身心健康。

  重体系。《纲要》提出“农业生产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是以往《纲要》未曾系统提及。“三大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三驾马车”,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是农业命运的“共同体”,只有三个体系都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纲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创新的新空间,是一种新业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仅是提供农产品,而且提供其他产品,与二产、三产高度融合,在高度融合的过程中,农业才能得以增殖,农业发展才能获得新动能。

  重市场。去产能,要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纲要》提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和市场体系”,这比“十二五”《纲要》中提及的市场宽泛得多。能由市场完成的交给市场,不能政府包办,让市场在农业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农业市场上,注重农业供给侧的改革,如在粮食问题上,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农业的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国内市场,而且要着眼于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农业生存能力。当然,国家对农业市场不能放任自由,而是在政府调控下,对弱势部分进行帮扶和保护。

  笔者认为,《纲要》为现代农业的发展绘出了宏伟蓝图,这个蓝图建立在国内外形势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的农业实际,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经过全体人民的不懈努力,农业未来充满希望。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