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6 12:19:2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惊蛰一过,许多久居城市的西安市民拿起小铲子,结伴加入“挖野菜大军”。有记者走访发现,城墙根、公园、绿化带,到处都有市民挖野菜的身影,有市 民全家出动,自驾到野外挖野菜。挖野菜大军中,以50后、60后居多。一位市民撰文描述挖野菜的过程、心情,特意提到“现在,挖野菜既享受美味,又回归自 然,还怀旧思故,里面有着多层的情感。”62岁的市民王女士接受采访时说:“其实我们挖的不是野菜,是情怀”。(昨日三秦网)
这位 市民口中的“情怀”,经她解释,原来指的是自己和家人曾经历困难时期,用来救命的,就是像荠荠菜、灰灰菜、苜蓿等这些田间地头的野菜,孩提时代拿着铲子到 处找野菜的情景,给自己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挖野菜就是对过去的怀念”。当时懵懂小孩未懂人事,挖野菜可能的确会带来一些乐趣,怀念孩提时代消失的乐 趣,可以理解。但你要说吃不饱、穿不暖,有啥可怀念,又是哪门子情怀?可能我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识好歹,我看不出这里边有任何一丁点“旧”值得回忆怀念 的。
而一部分人对于挖野菜的痴迷,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吉林警方曾在京哈高速上查处3名为挖野菜横穿高速公路的市民,被逮到的 他们还振振有词:“我们去大地里挖野菜,不从公路上走也过不去啊。”北京圆明园,每年开春后园内随处可见脚印和土块翻动的痕迹,还有些草地被人挖得坑洼满 地,园方饱受挖野菜游客之苦。而在四川,曾有老乡挖野菜被困大山里,徒步10多小时才回到家。如果说这也算情怀的话,当事人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公园的感受、 家人的担忧?
现在城市生活比过去好了,挖野菜不是充饥果腹,也不是一年365天,天天挖来强身健体。小康时代挖野菜,在一些上年纪 的人那里,有着某种满足心理需要的面向。国人喜挖菜更喜种菜。有人在知乎上讨论汉族人的民族天赋,结果最大的共识就是种菜,乃至种菜种到异国他乡。曾有媒 体报道一群在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研究生、博士生的父母,在校园周围开辟了一块“中国植物园”,这群60岁以上的老人远渡重洋,到美国照顾他们读书的孩子们, 开垦种植,种的是“乡愁和寂寞”。
因此,挖菜者自谓“多层的情感”,可能确实有些道理。挖菜种菜,收获食用,中国人的餐桌对于蔬菜 有着异常执着的需求。而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与农耕文明,也一直在建构耕种的乐趣。比如采菊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已,而是要从中锤炼“悠然见南山”的人生态 度。现代城市空间狭小,挖野菜是石屎森林内的居民们返璞归真、回归田园生活的理想投影。吃穿用度,什么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品,偶尔小农经济一下,不失为 生活的一点调剂。
每个人都有美化、合理化自己行为的趋向,但无论怎么挖,一方面要遵守公共秩序,另一方面,情怀也要讲科学。有网友 说得好,咱们的老祖宗尝过百菜,哪种对人类有益,哪种口感好早有定论,并且择优人工栽培。一直生长在野外的野菜,价值口感实在不敢让人恭维。争相去抢,除 了好玩,实在没太多价值。而公园里的野菜,有可能被喷过杀虫剂。广州每年都有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例子,有科研团队到白云山调查致命毒蘑菇“白毒伞”生长情 况,一个小时之内,研究人员就轻易采集到1公斤毒菇。挖野菜好玩,也要当心。否则吃的就不是情怀,而是“炸弹”了。 □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