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5 15:12:49 来源: 中国乡村之声
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乡村老友记》今日出镜——中国乡村之声的老朋友,柯炳生。他具有多重身份: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农业政策理事会荣誉理事、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在所有头衔中,他最在意的只有一个,就是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
如果说要在全国“两会”农业界别寻找一位明星委员的话,一定非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莫属。已经年过花甲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一头黑发,身材瘦削,风度翩翩。虽然是一位“老”教授,口中念念不忘的却是“创新”二字。
柯炳生:从长远来看,真正的供给侧改革是一定离不开创新的。这些企业要想成功,一定要记住创新。没有创新的创业十有八九没有多少活路。对于一个单一组织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这些都很重要。
当记者向他请教如何看待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长年研究农业经济的他立刻变得神采奕奕,语调轻松地对记者说,农产品的总需求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只增不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农业都是毫无疑问的朝阳产业。
柯炳生:农业市场和其他任何市场都不一样,这个市场一直都在增加,二孩政策放开之后更是在增加,多了一张嘴之后就多了一个吃饭的,收入水平高了以后需求的总量一定增加,农民工进城之后大大提高了对食品的需求,因为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也高了,吃的肉禽蛋奶和城里人已经差不多了,有的比城里人吃的还多,为什么?城里人不是买不起,是不能再吃了,必须要减肥了,是吧?
长期以来,柯炳生留给记者的印象,除了和蔼,还有一份属于学者特有的严谨,当有记者的提问不甚准确和专业时,他的语气中平添了几分严厉,就好像是在课堂上面对那些粗心的学生。
记者:刚才您提到的科研体制机制的创新,到底怎么来做呢?
柯炳生:这个你讲的不对,我刚才讲的提案不是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我的提案是要给科研人员制造一个好环境,让他们来创新,而不是创新本身。
在媒体眼中,柯炳生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推广一直持力挺态度,但是当记者再次询问他对转基因问题的观点时,他笑着承认自己是外行,公众的质疑永远没错,但愿意相信科学,相信时间的力量。
柯炳生:好像我已经成为转基因问题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了,但实际上我一不是生物技术专家,二也不是科普专家,对于转基因问题的权威解读,可以请生物专家和科普专家去谈。转基因作为生物技术,内行人说得清,外行人是听不懂的。但一定要安全,安全是底线。所以老百姓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完全正常,并且对于转基因的科普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结的使命。
在农大学子口中,他们习惯把英俊的柯炳生亲切地称为“柯帅”,即便毕业多年却依然记得他的殷殷叮咛: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农大人。那首柯帅亲自书写的短诗《你的青春,我的白发》,更犹如一张水晶般澄澈的老照片,被每一届毕业生珍藏于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