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3 22:20:3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名牌大学里的寒门学子越来越少已是不争的事实。有统计显示,北大清华学生中来自农村者一度仅有一两成,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寒门学子的求学、生存之路依然艰辛,比起物质匮乏带来的苦痛,他们精神上遭受的压抑、苦闷或许更加沉重、也更值得关注。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些大学生入校带了一套“苹果”,而有些寒门学生入校只拎了一袋苹果。二者对比之强烈令人痛心,更让人深思。我曾有一些出自寒门的朋友,大多数来自贫穷的农村,也有少数来自城市的底层,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社会阶层裂变带来的阵痛。如果说,富裕家庭的学生入大学后梦想的是遨游学术海洋、享受清闲生活、海外留学等“美好青春”的话,有很多贫困学生面对的却是繁重学业之外的打工兼职、争取助学金等生存问题。他们一方面“养活自己”,有些人可能还要把兼职赚的钱给家人用,连恋爱都不敢谈、没法谈。
虽然国家已出台多个政策给予贫困大学生资助,但在一些学校,助学金的发放、分配和等级评定就是一个棘手问题。给什么人助学金、给多少助学金固然有政策要求,可在具体实践中,争夺助学金有时却成为一场逐利之战,我的朋友就遭遇过类似不公。而申请助学金“自报家门”,甚至被搞成“哭穷大会”。如何更精准地将助学金给予寒门学子,如何避免“雪中送炭”被“校园政治”异化,如何将国家政策更大范围地惠及需要帮助的学生,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困境只是寒门学子的困境之一,心理上的苦闷更令一些人滑向精神幻灭,甚至自暴自弃。这需要全社会在舆论、精神和道义上给予寒门学子更多关怀,即使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不幸,也要给他们更多的精神慰藉。不要总用“屌丝逆袭失败”“白富美嘲弄屌丝”等网络话题,来刺痛他们。
大学毕业后,寒门学子将面临更加严酷的考验。如今,很多青年就业“逃离小城市”,甚至“只选北上广”,原因恐怕不只是所谓“追求梦想”,而是因为大城市工作机会更多,也没有小地方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但是,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物价成了他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别说寒门学子无力购买房子,就是普通中产阶层的孩子也“深感沉重”。由此一来,仅仅是大城市的高房价就会“逼走”绝大多数寒门学子,而“返乡”或“走异路”的他们就一定会有幸福的人生吗?面对贫困子弟“越来越窄的人生道路”,两会上若有有识之士能提出破解之法,将对改变他们的人生处境大有裨益。
现在,一个农村孩子恐怕很难理解《小时代》里的“青春感”,一个出身优渥的青年或许也很难因看《平凡的世界》而感动落泪,这种差异折射的是阶层间不可逾越的鸿沟。青年在一个时代风潮的变化中往往“春江水暖鸭先知”,尤其是草根青年的精神状态对此尤为敏感,这就要求我们从精神和物质层面给予他们更多切实的帮助,凝聚更多社会共识来关怀他们,这也是我对本次两会与相关改革政策的些许期待与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