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6 21:01:50 来源: 京华时报
万科在这场争夺战中没有触及自身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宝能系对“出身”的敏感度远高过对其资金来源进行说明,这降低了这场资本大戏的质量,消解了其可能对资本市场建设产生的意义。
12月23日深夜,万科与安邦保险分别在官网发表声明,表态支持对方。万科称欢迎安邦入股,安邦称将积极支持万科,明确希望万科管理层、经营风格保持稳定。这显然是万科与安邦的默契行动。这一行动,既解释了此前万科主席王石放软身段喊话的目的,也意味着“万宝之争”这场资本大戏即将走向落幕。
万科与安邦宣布联手前,王石一改万科停牌前的决绝姿态,表示“万科宝能是一家人”,愿意照顾宝能系需求,同时万科发出声明,宣布欢迎所有人持股,但不欢迎宝能系控制万科,改变万科文化。现在来看,这番表态的真实含义,就是分化宝能系与安邦联手,拉安邦“入伙”万科。万科与安邦同时发表声明互为声援,表明这一策略初步获得成功。截至12月18日,随着宝能系的资本运作平台钜盛华增持了万科81963006股,宝能系持有万科股份的比例上升至24.26%,但由于华润、安邦与万科管理层有可能成为一致行动人,三者将总共持有万科股份26.43%,宝能系即使如王石所说“愿意照顾其需求”进入董事会,也很难对任何重大决定作出改变。宝能系控制万科之梦,有可能就此破灭。
或许正是看到了宝能系最好的结局是进入万科董事会和获取二级市场炒投利益,与王石相比沉默得多的宝能系掌门人、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日前也摆出了妥协姿态,表示“王石是我非常尊敬的人,我们与万科一直在做良好的沟通”。
“万宝之争”大局初定。表面看,万科管理层胜了,宝能系输了,但实际上未必如此。一方面,“万宝之争”的一系列攻坚战、宣传战、心理战,虽然为外界呈现了一系列资本游戏的玩法,但却没有触及危机实质。万科为什么会出现控制权危机?管理层是否对中小股东足够尽职?万科没有反思。假如不是对占股20%多的中小股东是否支持万科管理层缺乏信心,王石何必需要寻求安邦支持?另一方面,“万宝之争”没有厘清“野蛮人”的定义,是不是“野蛮人”,似乎“出身”是判断基准。比如,万科认为宝能系的激进风格与万科的稳健风格不能相容,但是,安邦的市场风格也足够激进,同样按市场规则行事,为何拒宝能而迎安邦?这反而印证了“谁是赵家人”的网络玩笑。奇怪的是,被视作“野蛮人”的宝能系自己也对“出身”极其敏感,姚振华就专门为自己不是卖菜出身作了说明,并将“万宝之争”引发广泛关注归咎于媒体。
“万宝之争”剧情反转得既精彩又乏味。万科在这场争夺战中没有触及自身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宝能系对“出身”的敏感度远高过对其资金来源进行说明,这降低了这场资本大戏的质量,消解了其可能对资本市场建设产生的意义。“万宝之争”就此变成了一个供股市消费的临时题材,只不过因为是明星企业、明星企业家参与其中而格外耀眼。这场大戏足够精彩,足够吸人眼球,但是缺少有价值的东西,而只是过去曾经屡屡上演的敌意收购事件的复制。假如在硝烟过后一切如常,那么这次“万宝之争”的结束,只是为新一轮类似的资本大戏做了充分铺垫。
相关报道见B44版
□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