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冷血和道德解释不了万科宝能攻防战

2015-12-20 22:37:39       来源: 新京报

万科与宝能系之争愈演愈烈。万科宣布在周五下午临时停牌,市场已经感受到万科即将启动新一轮“反收购”计划,目前看来增发新股收购资产是万科可以抵御宝能入主的唯一可行手段,而在这样的时刻,宝能系也再度发声,希望万科“不要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令人振奋的是,有关各方在本次万科的股权之争中,都反复强调市场原则,监管层也明确表示,只要符合法律就不会干涉,万科即使抛出“毒丸计划”,宝能系利用杠杆在公开市场大举收购万科的股票,也是商业原则的体现。

  这桩举世瞩目的收购案在王石的内部讲话被公布后出现了些许波澜,这份内部讲话表示,宝能系的 “信用不够”,而宝能系利用杠杆收购、并且对公司资产不断组合并重新包装上市,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的色彩,与万科所倡导的长期经营的企业家特质不符合。

  针对这样的批评,宝能系在随后的“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表态中也给予了回应,其反驳的焦点在于资本的逐利性是天生的,同时资金对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存在合理性等等。由此宝能系的核心观点也呼之欲出:其看重的万科的企业价值,而通过资本的注入,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万科的价值,而这也符合所有万科持有人的利益。

  在这样的争论背后,提出了两个话题,第一,如何定义商业价值,第二,如何来定义资本的力量——其到底是建设性还是破坏性?

  事实上,关于商业伦理的争论由来已久,在西方社会,银行家拿着数学模型来研究企业的价格,并借入大量的资金收购某些“被低估”的企业,在收购后再重新对企业进行整合,以求尽快释放企业的价值。这到底是否是一种合理的模式,一直存在争议。银行家们会表示,企业的估价一旦被低估,就存在着投资的价值,其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来发掘企业的深层价值,其实是一种对资源的重新整合。但反对者往往认为,举债入主某一企业,事实上会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由于是杠杆收购,新的收购者一定会想方设法让企业提前释放某些潜力,爱这样的状况下,企业很可能成为资本家狩猎的对象,而丧失了长期前进的动力。

  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商业价值需要长期培养,是一种基因,但从银行家或者对冲基金看来,商业价值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其中的争议本身就由于这两类人的血液不同而造成。换句话说,企业家因为看重长期利益才会坚持自身的理想,而银行家们正是因为快速的“止盈”和“止损”成为冷血的狩猎者。

  这样的争论不会终结。近年来的曼联俱乐部被收购案就是一个经典案例,格雷泽家族通过杠杆收购成为了曼联的大股东,由于需要还债,格雷泽家族不仅为曼联投入了高额的转会费,也将曼联私有化后重新推上市,即使到今天,这样的争议仍未结束——曼联成为了一家更加赚钱也更加值钱的,但负债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没有人情味的俱乐部。

  另一个案例则是李嘉诚对于旗下电能实业和长江基建的整合,由于电能实业中小股东对于支付对价的不满意,最终电能实业和长江基建未能实现重新整合。即使李嘉诚认为中小股东“愚昧”,但中小股东仍然坚信李嘉诚未能支付其持有股票的“合理价值”,而如果眼下的价值都不能实现,那么长远价值更是没有基础可言。更加重要的是,中小股东相信李嘉诚事实上更加熟悉自己公司的价值,支付一个较低的对价并对未来进行许诺,事实上是在进行着一场“剥削”。

  事实上,这样的两个案例背后,最终还是一个因素在作怪——价格,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者们来说,最终仍然会选择用脚投票,万科的案例上也会是如此。万科的管理层们希望通过“毒丸计划”来维护投资者对于万科坚持目前道路的信心,而宝能系则通过股价的暴涨来给予投资者们仍将大幅获利的信心。

  最终,我们似乎看到了两种商业价值理念的冲撞,但最终市场会选择自己更加信任的“绝对投资收益”。即使这样的“绝对收益”可能是短期的,但投资者们将做出自己在眼下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

  在解释了商业价值之后,其破坏性和建设性的争论也就迎刃而解,如果宝能系入主万科,那么未来其对于万科的整合成功与否,或者直接一点,未来万科是否会更加赚钱和值钱,将为这段收购留下最终的注解。而在眼下,宝能系的强力收购从某种程度上释放了万科的潜在价值,市场似乎也难以否认这样的“建设性”。

  对于这桩收购案的结果,我们将拭目以待,但我们需要看到,一个新的资本潮流正在渐次展开,在这个潮流席卷我们的时候,商业逻辑、商业价值和商业伦理将被频频提及,但我们希望,市场能够在这样的时刻发出最直接和最理性的声音。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