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1 20:01:53
11月30日—12月11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可谓聚焦了全球目光。从1992年的里约气候大会,到东京、海牙、布宜诺斯艾利斯、哥本哈根、坎昆、德班、多哈、华沙、利马,再到今年的巴黎,每一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都全球瞩目。此次大会能否顺利达成“巴黎协议”,完成既定目标,备受期待。
按照安排,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第一周,各方将就“巴黎协议”的条款案文全面展开谈判,而关于此项协议的谈判和制定此前一天就已经开始。11月29日下午,负责“巴黎协议”案文谈判的德班平台工作组开始召开会议,近200个缔约方随后进入密集磋商。
尽管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各缔约方都在表达积极的态度,希望促成一个具有魄力且适合各方的新协议,但在气候责任分担方面,各缔约方之间仍然存有分歧。
发达国家强调,责任共担,回避区别责任,认为发展中国家是现阶段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责任更大。发展中国家的想法恰恰相反,强调区别责任,因为气候变化问题是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年的工业化期间,大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这是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也正是因此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因此,发展中国家希望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兑现气候融资承诺,给予气候技术援助。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29日在巴黎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时强调,中国坚定支持此次大会达成一项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国际协议,希望会议成果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构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会议进程体现公开公正,凝聚共识。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造成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不同,发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异。
“就像一场赛车一样,有的车已经跑了很远,而有的车刚刚出发,这个时候用统一的尺度限制车速是不适当的,也是不公平的。”今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前,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双方应当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但同时也应当承担不同责任。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多作表率。
然而,事实却差强人意。发达国家曾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承诺到2020年每年注资1000亿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变化适应活动。但是,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数据,2013年至2014年该基金仅筹集了不到620亿美元,换句话说,发达国家的承诺并没兑现。
习近平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工作午餐会时提出具体建议,“发达国家要履行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义务,落实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承诺,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
今年6月,中国如期正式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美国政府也曾为之作出努力,据新华社报道,奥巴马政府曾为绿色气候基金会争取的30亿美元资金在国会受阻,随后调整方向,鼓励私营部门投资新技术应对气候变化。
法国政府上周五宣布,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将于11月30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的当天,与多国领导人共同发起一个总额数十亿美元的清洁能源研发项目。比尔·盖茨将与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启动“清洁科技项目”,通过该项目,相关国家将在2020年将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预算扩大一倍,而私有投资者也将增加各自在该领域的投资金额。
的确,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来讲,是一个紧迫的威胁,各国应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面对。而此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达成一项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新协议,构建一个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