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姚刚被查,新股发行改革当加速

2015-11-16 23:20:15       作者:熊锦秋

 在IPO的“后发审时代”,姚刚落马,也是种提示:要彻底剜去以往IPO发审领域存在的某些毒素,剥离寻租机会。

  在反腐风暴席卷金融界的当下,证监系统官员落马,已谈不上“新闻”。饶是如此,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被查,仍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在新股发行暂停4个月后重启之际,姚刚落马,无疑耐人寻味。

  姚刚被查广受关注,原因主要在于两点:一者,证监领域“被打老虎”级别从主席助理刷新到“二把手”,再联系起此前“私募一哥”徐翔被捕,这都释放出金融反腐朝深水区推进的信号;二者,是姚刚的履历,因掌控A股IPO发审大权达13年之久,他在业内有个称号叫“发审皇帝”,而IPO发审方面遗留的某些问题,向来是A股市场最为敏感的话题。

  尽管就目前而言,姚刚涉嫌严重违纪的具体情节尚待权威披露,但基于他在IPO发审领域的深耕,及媒体曝光的他治下多个诡异的IPO,业内难免将其落马跟IPO发审方面既往的一些积弊进行“关联解读”。

  都知道,我国股市仍未完全步入健康发育轨道,有个重要原因就是证券监管和发行职能集于一身,股票发行核准制即为典型。IPO审核工作流程,主要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初审会之前环节,基本由证监会内部审核人员操作完成,发审也成了决定企业能否上市的关键环节。而在监督制衡力度与其权力半径不对称的情况下,股票发审也成了寻租“多发地”。

  这也是为什么,证券发行部门被视作“高危部门”:去年底,原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量就被中纪委调查;今年8月25日,证监会发行部三处处长刘书帆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姚刚落马,则再度印证了该说法。

  要解决IPO发审领域的腐败,需要反腐之风劲刮,也需股票发行机制革新。实质上,眼下我国新股发行注册制框架基本确定,证监会主席助理黄炜6月份就曾表示,将建立以证券交易所为基础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证监会的发行审核委员会(即发审会)将取消,由交易所设立上市委员会。虽说目前《证券法》修法尚未完成,但新一轮IPO修改规则后重启,监管层俨然开启注册制“预演”模式。这意味着,随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理顺,以往因发审权力过大带来的寻租机会将被大幅剥离。

  但在后发审时代,仍要防范某些“旧伤复发”。目前发审委仍未撤,尽管众多发审委委员是从社会聘请,但一旦参与行使了证监会的核准职能,就应该视同证监会人员须接受法纪规管。证监会纪委监察局作为证监系统的执纪部门,要多方收集发行人等方面的情况反馈,全力加强对发审人员的监督。

  而即便实现了向注册制过渡,基于A股市场特色,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上市仍然是鲤鱼跳龙门的关键一跃,发行人、原始股东等仍将从此大幅获益,因此无论是交易所的审核通过,还是证监会的拒绝注册,都可能是决定发行人重大利益的关键性权力,因此防止寻租的关口不能松弛。这就需要建立审核信息、注册信息公示制度,列明审核通过理由、拒绝注册理由,接受社会监督;并完善举报即时回应制度和注册方面的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毋庸置疑,当前稳定、修复、建设资本市场任务繁重,这需要一支干净且强有力的证券监管队伍做支撑。而“打虎”之外,更要彻底跟以往IPO发审中的问题一面切割,本质上,这也是新股发行“疗伤”之必需。

  □熊锦秋(财经评论人)

新京报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