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首页
注册
登录
中国农村杂志社
新闻
话题与事件
财经
社会
人物
调查
政策
特稿
电子期刊
公报
科教
生活
视频
图片
1
扶贫进入深水区,如何避免“脱贫急躁症”和形式主义
目前全国多地在扶贫工作中患上了“脱贫急躁症”,有些地方扶贫过于形式主义。如何有效改变这种状态,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及时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2
精准扶贫要力戒形式主义作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6亿多人的脱贫致富。但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而且不少群众贫困程
3
精准扶贫岂能让形式主义冷了民心
近日下基层开展随机调研,村干部反映,扶贫开发部门忽冷忽热,在扶贫开发初期,人员多、资金多,帮扶实,有成效,慢慢的就不见扶贫开发单位的踪影,基层干部主动上门联系也冷冷清清,不难让基层干部冷了心,让脱贫步
4
摒弃“形式” 让精准扶贫更加精准
日前,有媒体报道,少数地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帮扶举措与帮扶需求不相符、帮扶急于求成、数字脱贫等形式主义问题。据记者调查走访了解到,一些地方对因缺资金致贫的贫困户,其帮扶举措是提供种植技术,对因缺技术
新老照片看家乡变迁
新老照片看家乡变迁:二十前的老房子 拍摄于1996年山东东明县柳元店村一居民家中;今年新建的楼房。(拍摄于2016年2月10日山东东明县柳元店村)
2016-02-12 17:04
“咱老百姓有了新奔头儿!”——记者回乡见闻
腊月二十八,记者回到山东省沾化县古城镇农村老家,耳闻目见的都是家乡的点滴变化:以前人挤人的年集不再挤,人们习惯网上购物;村内闲置多年的小学成了老人院,为这个小村子老龄化增添了新注脚;以前充斥农村院墙上
2016-02-11 15:50
从大碗喝酒到小碗饮茶——东北茶馆见闻
今年春节返乡,记者发现向来习惯于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东北老乡,如今也端起了小茶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几位好友围坐一圈,漫谈家事趣闻,茶文化也逐渐在黑土地兴起。
2016-02-11 16:25
重访广西“最穷村”:茅草房不见了 “打工楼”扮靓山村
10年的变化翻天覆地。“村里80%的楼房都是‘打工楼’,年轻人出去打工,挣钱回来盖房子,生活水平比以前要高出好几倍!”覃万忠建议记者爬到山顶看文钱村的全貌,“你会发现破旧房子几乎找不到了,完全是一个小
2016-02-11 16:14
从摆地摊到拿专利:彝族刺绣的市场经济探索
“最开始就是摆地摊,由于有民族特色,经常会卖断货,这才有了自产自销的想法,后来又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进行流水线生产。”王爱国说,现在他不仅在国内多地有了实体店,还专门雇了两人打理淘宝网店。
2016-02-02 22:09
旅游+特色农业 一个西部县城的致富经
一个四川南部的县城,在并不具备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带领百姓致富,走出困境?日前,“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春走基层”,人民网记者走进四川合江县,寻找一个西部县城的致富经。密溪乡是合江县的一个乡,近几年的发展中,一改过去农业与旅游各自为阵、“两张皮”的工作方法,将乡里真龙柚、荔枝两大特色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现代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以“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发展理念,把农业和旅游作为同等产业来抓。
2016-02-07 12:15
吉林集安:土特产成了致富新引擎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南麓,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东北小江南”,也赋予这里人参、葡萄、五味子、林蛙、蜂产品等丰饶的物产。记者近日在这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边陲小城调研发现,曾经默默无闻的东北土特产,如今成了当地致富转型的金疙瘩。
2016-02-03 13:59
村里又响弹棉花:江西于都传统手工棉被新生记
江西于都曾以“三锤三匠”获得“民间手艺之乡”的美誉。岭背镇的弹棉槌是“三锤”之一,以前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弹棉被的手艺人,但受地域限制,好棉被也难逃脱“巷子深”的困境,岭背人身负好手艺却只能世代受穷,很多人不得不改行不再弹棉被。
2016-01-29 10:38
云南富民县的“富民经”:高原特色农业里找商机
仅用了6年时间,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永定街道办事处黄坡村委会杉牢园村民小组的村民就把马车换成了面包车,从土坯房搬进了“乡村小别墅”。春节前夕,记者走访了被誉为“最美昆明后花园”的富民县,去到田间地头,感受当地新村新貌新生活。
2016-02-03 15:27
今天,我们这样过春节
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正不可避免地遭遇过去时与现在时的时态转化,但春节,尤其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团圆饭,仍然牵动着亿万中国人心中最柔软的情愫。屋檐下挂着的那一块块金黄的腊肉,父亲珍藏了一冬的那坛老酒,母亲张罗年夜饭时被炊烟映红的脸庞,举起酒杯时那一句“孩儿啊,回来啦”,是所有中国人心中对年味儿、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与最厚重的情感依托。
2016-02-04 15:52
乡愁与真实乡村的碰撞
又到春节,仿佛又听到游子回乡的脚步。当魂牵梦绕的家乡一旦呈现在眼前,总免不了乡愁与真实乡村的冲突与碰撞,多愁善感的游子们会留下无限的哀叹,真实的家乡远没有记忆中色彩斑斓、动人心弦,大多数读者应该不会忘记2015年春节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博士回乡日记》和《副教授回乡观感》,2016年春节后想必也会如此。是家乡变坏了还是游子们的想象脱离了现实?
2016-02-04 16:00
桐乡市农村文化礼堂飘出传统年味
喝上一碗甜腻的糍糖茶,一边的蒸桶里飘出糯米的清香;耳旁萦绕的是越剧细腻的唱腔……“这就有点年的味道了。”浙江桐乡市店街堂村村民朱德龙笑着说。在这里的农村文化礼堂,每年春节的“固定节目”正在人们全身各处的感官体验中“上演”。
2016-02-08 12:29
90后男孩拍纪录片 记录一家三代的乡愁
镜头慢慢拉近:田野和山坳蒙着一层薄雾,落在田坎中行走的一名老人瘦弱的肩上……23岁的重庆男孩李嘉乐,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一家人从广州回重庆老家过年的喜怒哀乐,戳中了无数人的乡愁。
2016-02-04 16:22
共 1 页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
14
15
16
下一页
最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