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刘振伟

中以“约会”进行时:以企业合作推动现代农业

2015-08-10 12:10:00       作者:本网记者:毛绪强 通讯员:马若萌

“一带一路”战略将中国对外关系推到了一个新“蜜月期”。不但“新关系”纷至沓来,“老关系”也历久弥新。

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的“老朋友”,以色列不仅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好伙伴,也是农业科技交流的目标国。近日,在山东建设的以色列农业生态园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交流,又将这种关系推到了新态度,也被外界视为“一带一路”在农业领域的新成果。

近日,中以农业合作将会在中国肥龙头金正大的推动下开启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模式。签约活动上,金正大同时启动10个中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100个农业服务站、1000个农业专家培训、10000个农业示范户、100000名农业带头人培养五项对未来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中长期项目。

 

以色列农业何以强

以色列滴灌技术始于1965年,他们真正将缺水的现状紧密与农业技术创新结合起来,90%以上的农业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创造了沙漠奇迹。据统计,以色列在1955年,1个农民可以养活15人,为其提供粮食等作物,到2000年可以养活90人,到2015年可以养活400人。水肥一体化在以色列这个沙漠之国,在缺乏耕地和水资源的环境下,化腐朽为神奇,创造了农业上的奇迹。这片仅仅2万平方千米、60%以上被沙漠覆盖的弹丸之地不仅自给自足,还成为了“欧洲厨房”,真正做到了“什么都没有才能什么都实现”。

在世界上,水肥一体化的应用也蔚然成风。在美国,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很普遍,目前25%的玉米、60%的马铃薯、33%的果树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澳大利亚,2007年设立100亿澳元的国家节水计划,其中约一半用于发展灌溉设施和水肥一体化。全世界范围内,水肥一体化得到广泛应用。到2000年,全世界应用水肥一体化的土地面积达到5600万亩,现在估计已经超过1亿亩。

用最少的资源,取得了最大的收货,这就是水肥一体化带来的整个农业生产的革命。早在2012年,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率公司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赴以色列考察时,以色列经济部首席科学家艾维•哈桑说,“如果采用以色列先进技术,只需一个新疆,便可养活全中国。”这样言之凿凿的表述,不仅坚定了金正大这样的企业发扬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决心,也引起中国政府高度关注。

 

中国需要“水肥不流外人田”

节水农业在中国已经不是纯粹的企业经营与宣导行为,而更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从中央1号文件,到国家领导人讲话,到农业部连续推出关于包括水肥一体化在内的节水农业的政策,都能找到政府对于农业产业升级的引导趋向,其中的关键词比如“节水灌溉”、“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频繁出现。例如2014年,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将水肥一体化定为全国重点推广的“一号技术”,并通过相关政策支持水肥一体化的发展。

据农业专家介绍,我国农业存在水资源不足、化肥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土地产量不高、农民种地积极性不强等等。从宏观层面来说,就是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不可替代的意义。从现实层面来说,是对于水资源紧缺的一键式解决,顺带着还解决了化肥利用不高,从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从个体层面来说,水肥一体化直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从而把耕种农业从保本薄利时代提升到盈利较高的时代,直接提升了农民的积极性。

在这种种有利的因素中,备受关注的就是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问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连步提了多项关于农业发展的建议,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建议中,他提到,我国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约3600亿立方米,水分生产效率平均1公斤/立方米,仅为发达国家的5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333万公顷,还有超过6666万公顷的旱耕地完全靠天吃饭。

根据相关统计,中国用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出占世界26%的农产品,养活20%的人口。“缺水”比“缺地”显然更严峻。我国每年旱灾发生面积约3—4亿亩,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约500亿公斤。这样的背景下,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每亩节水150方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50%。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水40%,以现有的农业灌溉水量计算,可扩大灌溉面积3—4亿亩。

与此同时,水肥一体化能够带来丰富的连环效应,比如节肥20%—30%,肥料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粮食作物产量可提高20%—50%,如玉米可每亩增产200公斤,马铃薯可每亩增产1000公斤以上。等等。

“水肥一体化对农业发展方式有根本的变革,它带来的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是中国农业最需要的突破口,推广势在必行”。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如是说。

 

国家意志 企业先行

在中国节水农业,看起来很美,也有各级政府支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也面临着种种意想不到的难题。

首先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且在节水灌溉行动中存在重设备、轻技术的现象,推广水肥一体化就意味着要有浩大的工程量,没有足量的线下服务机构来做支持很难实现。其次是由于前期投入大、财政补贴不到位,农民的主动性不高。再次,支持水肥一体化的相应技术发展过慢,如水溶肥的研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从基础设施到主体意识,千头万绪的阻力让水肥一体化的推广遭遇着考验。考验的不仅是政策的落实,还是企业的行动力。作为水肥一体化进入中国的重要参与者和先驱者,金正大集团把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点,放在了“转变观念”上。

此次金正大启动的中以农业深度合作项目,发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10个中以农业示范园的建设、100个农化服务中心的建设、1000个专家学者以色列学习、10000个农业示范户培养、100000名农业带头人培育。细观这些规划的内容,示范、培训、带动是主要的思路。在金正大看来,要推动水肥一体化的普及,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观念问题。此次中以农业合作的重点是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解决人的问题上,从改变人的认识、转变人的观念入手,更好地推进中以农业合作。

事实上,近年来金正大一直在转变观念上不遗余力。早在2012年,集团董事长万连步率公司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前往以色列考察了一些知名企业、部分农场及其设施农业发展状况,特别是对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水溶肥和现代农业技术进行了全面调研。这次实地调查,给国内农业带来了新鲜的视野。而此次规划中,金正大将把中国各级农技推广系统、农科院、大学的专家送到以色列实地培训,请以色列专家到中国来系统培训种植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通过培训转变国人用水用肥的观念与思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金正大在推广过程中也在合理利用资源,是另一种形式的“节水灌溉”。

此外,金正大集团还将水溶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纳入水肥一体化推广体系,通过投资美资企业诺贝丰公司的诺贝丰氟化盐系列及高端水溶肥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高端水溶肥年产60万吨,将引领中国新型农业产业升级的方向,满足我国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

农业专家认为,在中国推广节水农业是必要的,也是符合世界农业发展潮流的。中国农业有了水肥一体化,会出现质的飞跃。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企业参与的市场的力量,更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的力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缺一不可。

中国农村杂志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