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刘振伟

广西来宾:为农民量身订制“扶贫钥匙”

2015-08-07 09:33:00       作者:童政 欧承鑫

    “文老师,我家的葡萄下一步该怎么剪枝?”

  “你把带芽的照片给我看一下,我告诉你怎么剪。”

  上述对话发生在广西象州县寺村镇六道村农民郑晴和广西农科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副所长文仁德之间。盛夏时节正是葡萄的修剪期,郑晴与文仁德经常就剪枝问题进行交流,但他们相隔百里,郑晴在象州的地头,文仁德远在南宁。原来,两人是通过手机QQ进行沟通。郑晴把拍好的照片发到QQ上,文仁德直接在照片上标记要剪掉和要保留的嫩芽。这样,即使不是面对面,也能做到“手把手”技术指导。

  六道村村民黄忠文说:“文老师是统战部请来的葡萄专家,今年来我们村好几次了,可是他太忙了,每次在村里只能待半天到一天时间。于是文老师就在QQ上指导我们。”

  广西来宾地处著名的“桂中旱片”,据测算,2014年仍有31.5万农村人口未脱贫。近年来,来宾市委统战部根据自身特点,在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受周边影响,六道村今年新增220亩酿酒葡萄和300亩柑橘、红心柚。来宾市委统战部根据农民需要,邀请广西农科院专家文仁德到中团村下边的几个自然村屯进行技术指导,深受欢迎。

  自从2012年定点联系中团村以来,来宾市委统战部就把助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经过3年多的精心扶持,成功打造了喜力、交址、六道等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民走上了种植水果致富的道路。

  喜力村有种葡萄的传统,但长期种植的都是一年一熟的低产品种。经过调研,有关专家认为该村的土壤、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应该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业。

  除了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到喜力村开展培训指导外,来宾市委统战部筹集近300万元资金创建600亩的“同心·葡萄高产示范基地”,帮助引入葡萄避雨栽培等新技术,使葡萄由每年一熟提升为一年两熟。

  “我们村的葡萄口感好,外地葡萄的零售价都比不上我们这里的批发价。”喜力葡萄协会会长刘振刚告诉记者,“喜力村现在连村道旁的地块都种上了葡萄,周边农民也纷纷前来学习种植葡萄、枇杷的种植技术。”

  去年,喜力村种水果收入达800多万元,曾经的贫困村成为象州首个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农村。

  积极探索合适的扶贫路径,来宾市委统战部改变以往送化肥、送种苗的“输血式”扶贫,变成送技术、送经验的“造血式”扶贫,让水果种植在喜力村和 六道村等地从农业生产的“配角”变成“主角”。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