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评论

农业“补短板”调查:农业装备还须加大马力

2016-08-26 09:19:26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记者 刘 慧

  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但农业装备“短板”依然很明显,无法全面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农机化水平的提升。

  填平供需不对称这道“沟”

  今年夏粮收获时节遭逢雨季,粮食霉变较多。不过,烘干机的广泛应用将把粮食霉变的损失降到最低。“粮食烘干是当前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短板,今年粮食烘干机销售火爆,我们公司1个月生产500台粮食烘干机,仍然供不应求,预计全年销售3000台,销量较往年翻番。”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农机化发展很不平衡。数据显示,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而大多数甘蔗种植区蔗地深耕机械化水平不足20%;棉花种植机耕水平约为94.9%,机播水平65.6%,机收水平很低;油菜生产整体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耕种收机械化水平39.2%,其中机械化收获水平仅达到20.3%。

  专家认为,未来我国农机化应该努力突破油菜、棉花、甘蔗等作业瓶颈,进一步提升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水平,实现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种植业向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领域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跨越“农机智造”这道“坡”

  在今年北京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展上亮相的东方红LW4004无级变速拖拉机,是我国农机研发制造的一次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无级变速拖拉机的技术垄断。据介绍,这台拖拉机突破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等重型轮式拖拉机核心关键技术,可从事深耕、深松、联合整地等重负荷农田作业。

  农业装备与智能化、信息化的逐渐融合,将推动农机制造向高端、高效、智能化转变。近年来,中国一拖公司生产的带有电控系统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已经投放市场,雷沃重工生产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实现了拖拉机作业远程监控、智能控制,国产大型棉花采摘机、大型甘蔗收获机相继问世等,标志着我国农机企业向中高端发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信息化是实现“农机智造”迈不过去的坎儿。现在全球农机制造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渗透到农机工业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每个环节,农机产品由一个纯机械产品转变为机械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具有智能的新一代机械产品。目前我国农机信息化还只是刚刚起步,技术和系统还不十分完善,一些关键技术还在研发之中,元器件质量还不过关。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认为,我国要在2025年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重点开发动力换挡和无级变速高效大型拖拉机,开发多功能高效谷物联合收割机、大型甘蔗收获机和采棉机,开发大型复式作业机具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走系统融合“阳光大道”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机械研发制造、土地环境、品种选育、栽培方式、加工方式和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等诸多方面,需要农机制造企业、加工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农民等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系统性地研究推进。

  广西是我国甘蔗主要种植区,近年来甘蔗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不足5%。中联重机公司甘蔗收获机项目研发负责人赵仁伟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从甘蔗品种研发到种植到收获到加工的制糖生产体系。现在广西甘蔗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为主导,丘陵地区地块小、坡度大,土地不集中,种植不规范,限制了农机作业的推广。

  土地整理是我国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最重要的环节,必须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积极推动土地整理,发展适度规模连片种植,为农机作业服务创造条件。

  大型国产甘蔗收获机投放市场有助于突破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瓶颈。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正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立新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为当地甘蔗种植大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去年花130万元(国家补贴65万元)购买了1台中联重科公司生产的切断式甘蔗收获机,一天能收获五六十吨,相当于五六十个人工。为了确保收获的甘蔗及时送到糖厂,合作社与甘蔗种植大户签订甘蔗收获服务协议,又与当地糖厂约定收获时间、地点,由糖厂派车运输甘蔗。这样,合作社、甘蔗种植大户与糖厂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