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2 21:39:04 作者:凤凰评论 郑山海
青年魏则西的死引发了媒体的普遍关注。透过他的不幸,不同的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不同的解读,有的涉及医疗宣传,有的剑指民营医疗,还有的对科室合作做出批评。这个看似普通的青年的死亡,如同一个多棱镜,将当前的医疗环境做出了全方位的光谱分析。
这些解读都是非常有益的,特别是一些可能引人误解的宣传,如今也开始从搜索平台中消失。不管怎样,这场源于媒体拉开的集体大思考,可能将对我国的医疗环境发生深刻的影响。
但作为一名医生,笔者却觉得当今的思考漏掉了较为重要的一环,那就是魏则西作为一名晚期的滑膜肉瘤患者,是什么让他选择了不相信肿瘤医生无法治疗的判断,而一定要选择相信在搜素引擎上看见的信息?假如能有一点冷静的思考,他应该能够想到:在信息化高度传播的今天,如果拥有了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它可能只是默默地停留在搜素引擎的某个台面上吗?
魏则西的不幸,虽然有许多其他可以思考的因素,但“中国式医疗”的思维方式,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近来有一篇在网络上比较有名的文章《美国不是没有坏医生,是没有坏土壤》,其中提到了中美患者看病的不同,在美国,如果有人患上了不治之症,那么作为首诊的社区医生就会直接告诉家属,这个疾病属于不治之症,大概经历什么样的阶段,期间需要哪些照顾。如果需要,社区医生会预约一名专科医生复诊,由于有严格的诊疗规范,专科医生的解答一般大致相同,此时,家属一般选择接受现实,按照医生的解答,好好照顾患者直到死亡。但中国不同,当有家庭成员患了不治之症,家属一般会选择走遍所有他们知道的相关医院寻求治疗,并且往往对于医生“没有办法”的忠告置若罔闻,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愿意相信奇迹,愿意选择那些他们愿意相信的信息,将之当做“救命稻草”,作为现实发生之前,最后的一点心灵寄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在听到还有救治可能的答复之前,他们往往不愿意放弃对于类似答复的寻找。所以,百度的以谋利为目的的信息推介固然有其自身的问题,但在很多时候,没有百度这样的平台,也会有人通过其他平台去寻找,他们希望得到的信息。
造成“这届患者不行”的原因,不是我们的患者不可理喻,而是我国的医疗体系打造了这样的结果。其中,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我国社区医疗的欠缺。因为社区医生被称为守门员医生,是能够渗透于患者日常生活的群体,由于医患之间相对固定,因此更容易形成一种朋友式关系,也便于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具体的疾病达成医疗共识。没有了社区医生做朋友,我们的家庭在选择疾病时,完全依靠个人的感觉,因为医学知识不足,盲听盲信就会比较多。如此,一些符合患者心理,但未必可靠的信息,更容易获得信任。
其次,就如白岩松在两会期间提到的那样,中国的医疗界太不注重科普,医生们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下,忙于科研或者写论文,很少有人愿意为科普分心,然而科普是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由于缺少了这道桥梁,患者在医疗知识方面近乎于零,致使很多患者对医疗手段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对医学奇迹常怀侥幸,促使他们时常做出不合适的选择。
所以,魏则西的不幸是多方面的,宣传信息的不准确,选择方法的欠合理都加重了疾病本身带来的伤害,但中国式看病的不理智,又何尝不是这诸多不幸中,非常浓重的一笔呢!通过科普以及合理的医疗制度安排,才能逐步扭转这种“不信医生信百度”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