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1 09:29:49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王胜强
春节以来,一系列网络热点的走势如同剧情跌宕的热播剧,引得媒体竞相转载和评论,民众也在广泛讨论。现实却是,《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引申出忧心农村现状的严肃话题,文章最终证实为虚构杜撰;“上海逃饭女”事件引发城乡不同群体融合的大讨论,最终却证明是个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
回顾这几起事件,从普通网文发酵为热点话题,媒体的争相转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抢新闻、快发布、博眼球,有些媒体在根本未采访到当事人和核实基本事实的情况下抢发,迫不及待地将不靠谱的信息当成真相,最终在急功近利中酿成一起起闹剧。这给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个严肃话题,在新闻抢发以秒计的当下,快节奏的报道如何坚守住真实底线和社会责任?
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当今舆论场,媒体竞争与生存压力巨大,通过抢抓新闻、回应热点以掌握话题权及彰显存在感,本无可厚非,但真实性是新闻生命这一底线不能突破。套用一句流行语,“我们走得太快,忘记了为何而来”。一些媒体过于求快,助长了功利之心、浮躁之气,失去了对新闻事实的基本判断、对媒体社会责任的至诚坚守。个别媒体或许从中赚取了流量、获得了点击、得到了蝇头小利,但最终破坏的是社会真善美和媒体整体公信力,加剧的是社会信任危机,堆积的是负能量。
新闻媒体要直面社会丑恶问题,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则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媒体在快节奏的新闻报道中应保持一种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冷静思考。这种冷静是不人云亦云,是不盲从附和,是对新闻真实的价值坚守。惟有冷静下来,才能更好地擦亮双眼,更好地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才能在众声喧哗中理性判断、理性发声。